隨著我國工農業、旅游業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推進,流域內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疊加、水質污染與生態退化交織等流域環境安全的隱性威脅將長期存在。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表示,推動流域水環境高效治理,應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完善我國流域生態現狀調查分析和編制污染源排放清單,進一步運用大數據+智能化途徑,加快我國智慧流域信息系統的建設,構建流域監管的數據管理長效機制。
謝德體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部門對流域污染管理建設的大數據系統相對獨立,數據掌控有待完善。流域大數據精准調控的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跨部門的流域水環境大數據管理綜合頂層設計,未在流域層面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的實時監測、污染防控、質量預報、風險預警等管理內容。
他建議,在水環境方面,分析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及變化趨勢,評價控制斷面不同年份、不同水期的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河流上下游沿程控制斷面主要污染指標的時空變化趨勢等。分析水功能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下水水質達標情況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展。將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到“智慧河長”系統建設中,有效拓展問題排查區域,消除原有排查監管盲區。
在水資源方面,分析水資源多年變化趨勢、時空分布特征、供需關系、用水結構和用水效率等。根據水文監測數據、遙感解譯結果、實地調研情況等,重點分析行政區域內河湖生態流量(水位)保障情況、河流湖泊斷流干涸情況,評價河流斷流河長、時長(湖庫干涸面積、時長)。加強監控行政區界斷面、外調水、干支流重要控制斷面的水量變化及取用水情況,構建分析模擬方法,完善水資源評價、配置、調度和評估考核等功能﹔完善不同區間、行業用水情況分析對比、用水總量和效率分析評估功能,為考核、審批,以及指導、協調各地方取用水提供依據。特別是針對工業、農業用水節水需要提供監控、分析和用水方案制定等功能。
在水生態方面,分析重點湖庫富營養化狀況、藍藻水華暴發頻次范圍,以及自然保護區、濕地和飲用水源等重要生態空間水生態狀況變化情況,包括水生生物、棲息地、河湖生態緩沖帶、相關管護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針對公眾關注度高、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水體開展水生態調查,掌握當地現有魚類、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狀況。加強支持巡查、處置、評估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擴展。針對濕地、河口等生態敏感區等引起的生態問題,要著重進行現狀監控、趨勢預測和影響因素分析。
在防范水環境風險方面,全面摸排污染源,形成污染源排放清單,篩選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生產、排放的污染源,包括歷史上曾存在的和目前仍在生產運行的工業企業。針對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水體,開展底泥、灘涂有毒有害污染物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調查。加快布設水質自動化監測站點和重點河段視頻監控設備,利用排污口自動監測取樣、污染溯源分析、視頻AI分析等手段,常態化遏制突發風險。加強政務信息的交互和業務流程協同處理,提供河湖庫綜合信息查詢、辦公與巡河巡查、輔助決策支持等功能。對水資源及水域岸線開發利用、污染物排放、水質自動化監測和河長履職全過程留痕監管與實績考核,提高政務服務工作效率和水平。(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溫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