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2>>2022年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劉同德委員:加大黃河上游青海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支持力度         2022年03月07日15:30

青海省湟水河是黃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流域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於我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三區四帶”總體布局范圍,既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連接“黃河重點生態區”的生態關隘,也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蘭州—西寧城市群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區。

劉同德委員介紹,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環境影響,目前湟水流域生態環境不容樂觀:一是生態系統脆弱,水土流失問題凸顯。湟水流域屬於我國東部與西部半極端生態脆弱地區,區域氣候波動性強,干濕波動明顯,植被本底較差,土壤侵蝕嚴重,區域水土流失面積約為5123.82km2,佔區域總面積的31.78%,多年平均輸沙量1644萬噸,佔青海黃河干流輸沙量的47%﹔發生中度以上退化林地面積為1190.29km2,佔項目區林地總面積的18.68%﹔發生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積為3306.44km2,佔項目區總面積的20.45%。

二是生態承載力超負荷,生態空間與城鎮空間矛盾突出。流域以青海省3%的國土面積,承載著全省近60%的人口和近70%的GDP,出現日益嚴重的生態赤字狀態,如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長期資源型、工程型和水質型缺水,河流廊道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河流水環境和水生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城鎮周邊的濕地、天然林草地、部分生態廊道等自然生態空間遭到進一步擠壓,森林、草地等植被生態系統碎片化。

三是農田生態系統空間被擠佔,質量亟待提高。湟水流域耕地保有量佔青海的54%以上,糧食產量佔70%以上,是青海省最主要的農業區。但目前因農田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農田防護林年久退化、農田輪作方式不科學等原因導致農田水土流失、農田生物種群數量和類型減少,農田生態系統進一步破碎化,農田生態功能受到嚴重威脅。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青海省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舉措。

為此劉同德委員建議:

一、黃河上游青海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已納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和《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鑒於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的特殊重要性和加強水源涵養、生態一體化修復治理的緊迫性,建議自然資源部在項目入庫競爭性評審中予以重點考慮,優先支持,盡早立項。

二、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財力有限,轉移支付佔比高,自我發展能力弱,建議財政部落實國家支持藏區發展政策,取消或降低地方配套比例,確保項目早日立項、早日啟動、順利實施,全面推動黃河上游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真正做到源頭好、流域安。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萬瑪加 王雯靜

專題推薦

  • 民革微信公眾號

    友情鏈接

    中共中央統戰部| 全國政協辦公廳|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九三學社|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全國工商聯| 歐美同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華職教社| 新華網| 中新社|
    人民網| 團結網| 人民政協報| 中國政協新聞網| 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 中華南社學壇| 畢節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