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民革十四大閉幕會上,民革十四屆中央主席鄭建邦致閉幕詞。
“衷心感謝全體代表和各位委員的信任,我們一定恪盡職守、不負重托,在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民革一代又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帶領民革全黨團結奮進,交出一份無愧於偉大時代的優秀答卷。”12月10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新任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代表新一屆領導班子作出庄嚴承諾,全場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
在會后的記者見面會上,面對媒體朋友,鄭建邦用十六個字形容此刻的感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接續奮斗,篤行不怠。
人事有代謝,薪火永相傳。“本次換屆中,在原有7位領導同志留任的基礎上,新進4位同志組成民革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鄭建邦向記者介紹說,第十四屆中央主席、副主席共11人,平均年齡60.6歲,女同志4人。班子成員全部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總體來看,新一屆領導班子結構更加合理,個人能力突出,優勢互補。特別是新當選的4位同志的加入,使得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更加堅強有力。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1948年1月1日,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至今已近75年。目前黨員總數近16萬,發展黨員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系、同民革有歷史聯系和社會聯系、同台灣各界有聯系人士,及社會和法制、“三農”研究領域專業人士為主。
“我1985年進入民革中央工作,一晃都快40年了。”鄭建邦從民革的基層一步步干起,參與和見証了民革的成長和發展。2000年以來,他曾先后擔任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副主席、常務副主席等職務,對民革工作十分熟悉,感情也十分深厚。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談及個人政治選擇和加入民革的初心,鄭建邦坦言源於家庭的影響。他的祖父鄭洞國是抗日愛國將領,擔任過民革中央副主席﹔外祖父焦實齋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
“祖父、外祖父這代人,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社會主義新中國,有著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意識,也都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經歷了各種艱難曲折,最終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投身於我國的多黨合作事業,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鄭建邦回憶說,他與祖父、外祖父共同生活多年,受他們的影響,沿著祖輩的足跡,帶著祖輩的心願,他在1986年加入了民革。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宏願,完成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這是祖父、外祖父這代人用一生的經歷得出的結論。”鄭建邦說,希望通過親身實踐,能夠傳承發揚祖輩珍貴的精神和傳統,豐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和理論內涵,讓祖輩“振興中華”和“祖國統一”的心願得以實現,為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多年來,歷經不同工作崗位歷練,鄭建邦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如今,當選民革新一屆中央主席,又讓他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肩負起更大的時代重任。
採訪中,鄭建邦用六個“矢志不渝”概括了民革在新時代所取得的基本經驗,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縱觀歷史,民革每一次重要的進步和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關懷,都得益於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鄭建邦堅定地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這是民革始終堅持、不斷傳承的立黨之本。
履職擔當
做新型政黨制度的堅定維護者
12月8日,在民革十四大開幕會上,鄭建邦致開幕詞。
中共十八大以來的10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進新時代的非凡十年,也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蓬勃發展的非凡十年。
“這十年,民革全黨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重團結,兢兢業業干實事,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要求,全面推進自身建設,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政治堅定達到新高度,組織堅實取得新成就,履職有力譜寫新篇章,作風優良煥發新活力,制度健全助力新作為,各項工作開創了新局面。”回顧起民革工作成績單,鄭建邦言語中充滿自豪。
鄭建邦接著說到,履職方面,民革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注重發揮在社會和法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三農”等參政議政重點領域的特色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認真開展民主監督,努力服務社會,著力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特別值得全體民革黨員驕傲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闡述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民革都有親歷、參與和見証。”
“鞋子舒不舒服,隻有腳知道。”這是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回答媒體記者提問、介紹我國政黨制度時的一個形象比喻。對此,鄭建邦深表認同,也感同身受。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決定的。”鄭建邦說,曾經在很長一段時期,盡管我們在闡述中國政黨制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國內外對多黨合作這一中國基本政治制度認識仍有待深入,對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淵源歷史、運作方式、特色優勢也缺乏應有了解,有理不會說、不敢說,進而影響著對中國政黨制度的自信。
在鄭建邦看來,以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型政黨制度概念為標志,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發布,再到“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寫入二十大報告,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對多黨合作事業的高度重視和科學謀劃,對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的高度自信和強大底氣,同時也極大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體系,顯著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政黨制度話語權。
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民革中央主要負責同志提出的許多建議,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高度肯定,在后續有關政策中得到體現﹔民革提出的建設“海峽經濟區”的構想已上升成為國家戰略,“金門供水”的建議從願景變為現實﹔民革中央對口貴州省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堅持“寓監督於幫扶之中,寓幫扶於監督之中”,為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民革中央團結帶領民革黨員中的非公經濟人士,先后在廣西、貴州等地舉辦助推地方產業發展和招商項目推介活動,累計簽約投資超過1萬億元……“這些案例,既是民革工作成績和作用發揮的生動縮影,也是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的有力體現。”鄭建邦說。
“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風雲變幻,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不但沒被‘雨打風吹去’,反而愈加緊密牢固。”鄭建邦指出,歷史和實踐雄辯証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體現了奮斗目標的一致性,實現了利益代表的廣泛性,促進了決策施策的科學性,保障了國家治理的有效性,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長期在民主黨派中央工作的干部,我既是新型政黨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的親歷者、見証者,也是新型政黨制度優勢不斷彰顯的參與者、實踐者。正因為如此,我更是這一制度的堅定維護者和捍衛者。”鄭建邦說。
接續奮斗
書寫無愧偉大時代的優秀答卷
12月10日,民革十四大閉幕會后,鄭建邦和民革十三屆中央主席萬鄂湘相互揖手、凝望。
民革十四大閉幕會后,在巨幅中山畫像前,鄭建邦和民革十三屆中央主席萬鄂湘相互揖手、凝望的場景,注定會成為民革歷史上珍貴且難忘的畫面。
“回顧過去,我們為民革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感到自豪,為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感到振奮﹔展望未來,我們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鄭建邦表示,民革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將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深化政治交接,傳承與黨同心、愛國為民、精誠合作、敬業奉獻的多黨合作優良傳統,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推進民革各項工作更好發展,實現民革事業初心如磐、薪火相傳。
鄭建邦認為,民革事業之所以能夠繼往開來、不斷發展,依靠的是對不忘合作初心的堅定堅守,依靠的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理想信念,依靠的是孫中山先生崇高風范和博大情懷的引領,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革吸引和凝聚著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不斷加入,匯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洪流中來。
中共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對鄭建邦和民革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而言,實現這些宏偉目標,正是民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歷史使命,是民革的光榮與夢想。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鄭建邦鏗鏘表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民革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將帶領全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講政治,重團結,干實事,守規矩”,以中共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繼續堅持舉全黨之力抓參政議政,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統籌資源匯聚合力,強化社會服務工作影響力﹔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貢獻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交出一份無愧於偉大時代的優秀答卷。
12月10日,民革十四大閉幕會后,鄭建邦接受記者採訪。
來 源︱微信公眾號“團結報團結網”、視頻號“中國新聞社”
文 字︱周福志
圖 片︱馬佔成 王愷強 周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