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有著“鳥中活化石”“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囯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來西湖打卡,而且很幸運地被攝友拍了下來,在鳥友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中華秋沙鴨
說起來,去年省兩會時,錢江晚報一組“追鴨記”,就曾讓這隻鴨子意外走紅。當時,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朱法君在安吉拍到過中華秋沙鴨的照片,還分享了背后的故事。
今年,中華秋沙鴨來到了杭州,還有了“西湖首拍”。
會場內外,這隻鴨子不僅讓杭州市民激動,也引起了浙江省政協委員們的關注。尤其今年,新設界別“環境資源界”,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前提下作了適當優化調整,是政協會議的亮點和特色,由此關聯到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話題,更是引發了政協委員們的討論。
一隻中華秋沙鴨帶來的驚喜
為什麼發現中華秋沙鴨會成為新聞?熟悉的鳥友都說,中華秋沙鴨對生存環境尤其是水質極為挑剔,喜歡生活在開闊干淨、水質清澈的山區河流、水庫環境裡。因此它們是直接反映水環境質量的“指示物種”,素有“生態環境風向標”和“水域生態環境的生態試紙”之稱。
這隻中華秋沙鴨,也讓連任的朱法君委員激動。
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朱法君
“這是喜事!不管它是來尋找棲息地,或者偶然路過,都說明西湖的生態環境在日益好轉。”朱法君的業余愛好是鳥類攝影,是一位資深的“鳥友”,“中華秋沙鴨全國隻有3000來隻,繁殖地在長白山一帶,越冬地在長江中下游,包括浙江、江西、湖北一帶。”
這幾年,鳥類攝影愛好者們在麗水、衢州、紹興、臨安等地都曾拍到過中華秋沙鴨,發現它們蹤跡的地方越來越多,“說明浙江適宜它們生存的地方在增多,遠方的客人來做客,是對我們生態環境的認可。”
魚翔淺底,鷗鷺成群,在朱法君看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代表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質量,生物多樣性保護更是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成果。“浙江是全國首個生態省,要多出實招,把這項有關注度和美譽度的事做得更好。”今年浙江省兩會,朱法君也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了一些建議。
“像中華秋沙鴨這樣的野生動物,除了對水質、食物鏈有要求外,還自帶‘野生屬性’,內心怕人。又是公園又是鳥類棲息地的願景很好,但很難實現。人進則自然退,這是必然。”朱法君坦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必有空間之爭,“所以在規劃和空間利用上,要為生物留下適宜生存的空間,比如能不能劃出保護區讓它們安家?”
最近,朱法君還在關注另一種大型鳥類——卷羽鵜鶘。“整個東南亞隻有100多隻,平時棲息繁殖地在蒙古國,每年冬天會飛到溫州灣越冬。”就在幾天前,鳥友發來視頻,今年在溫州灣發現了42隻,大約佔到了種群的一半,“如果能更好地保護,給它們生存的空間,完全可以成為浙江標志性的鳥種,也是有不可替代美譽度的物種。”他建議,有關部門要從自然生物屬性出發,制定更科學的保護方案。
一位環境資源專家給出的建議
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民革浙江省浙大委員會副主委林道輝
在環境資源界別的小組討論上,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民革浙大委員會副主委林道輝說:“以前消失的物種又回歸了,說明我們生態環境在改善,這是好的現象。”環境質量有沒有變化,老百姓日常生活裡就有體會,“大氣、水……不管是從個人感受還是監測數據來看,這幾年的改善都是非常明顯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林道輝看到了浙江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打好藍天、碧水、淨土、清廢保衛戰的決心。作為一位環境與資源方面的專家,又是環境資源界別的政協委員,他提出的建議也都與此有關。
“環境質量的衡量要有更系統的指標、更統一的規范。”林道輝介紹,目前國內的衡量指標,大多是參照國外的指標設置,缺乏復合污染風險的評判標准,“單一指標比如鉛、鎘、汞都符合標准,但綜合在一起可能還是會有風險。”
林道輝說,自然環境往往是多污染物共存的,水體裡有重金屬污染物,而重金屬又分鉛、鎘、汞等很多種,此外還有成千上萬種有機污染物,“污水處理后單項指標達標,但排放出來可能依舊存在風險隱患,因此,亟需構建復合污染風險評估的標准體系,開展相應的復合污染風險評估工作。”
林道輝也關注工業園區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風險評估和污染防控。我國工業園區眾多,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騰籠換鳥”也出現大量退役和轉型升級的園區,亟需開展污染調查和修復。
“很多工業園區早期粗放式管理,企業更換頻繁,導致土地污染修復找不到責任主體。”林道輝建議我省率先編制出台工業園區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構建產業園區土地與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制定退役園區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分區、分類、分級、分期修復技術規范。“園區的不同地塊是相互關聯的,污染物可以通過擴散、滲透等多種途徑在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大氣等環境介質中遷移轉化,所以更需要整體層面的聯防聯控與協同修復,形成科學的閉環治理體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作者:朱麗珍 攝影:朱麗珍 核稿:劉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