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河北
崔海霞代表:全面加強京衡中醫協同         2023年03月15日11:56

3月11日,河北省衡水市中醫醫院京衡中醫互聯網聯合門診處,群眾排隊等候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陳維文博士線上診治。

劉大爺自稱是陳博士的“粉絲”,以前曾慕名前往北京尋診:“來回路費開支不說,號也不一定能挂上,即便挂上了號,看了病,當天藥也不一定能熬出來,現在家門口花幾十元直接看,方便高效又省錢!”。

隨診的衡水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夏立君說:“我們通過遠程協同的方式,就疑難問題現場與北京專家連線,非常高效便捷,同時,我們也學習了不少高水平中醫診療技藝。”

滏陽河畔的衡水市自古以來重視中醫文化,西漢儒學大師董仲舒、東漢藥王邳彤、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當代小說家孫犁、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等文化名人都是衡水人,衡水濱湖新區有個千年古村“仲景村”,即為紀念中醫鼻祖張仲景曾在此治療瘟疫而得名。相對於西醫,衡水群眾更重視中醫。由於當地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群眾隻好跨越300公裡到北京求醫問藥,造成的“看病難、看病貴”長期困擾衡水群眾。

“這一切變化得益於5年前的一次拜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副市長崔海霞說。

2018年9月的一天,北京中醫管理局來了兩位風塵仆仆的客人,一位是時任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的徐春芳,一位是時任衡水市副市長的崔海霞。她們前來拜見時任北京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欲借京津冀協同發展之機,為家鄉人民進京“看病難、看病貴”尋求解方,並同時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降低北京就醫壓力、緩解北京交通擁堵。

“屠局長聽取了我們的工作設想,當即表示全力支持。”崔海霞回憶。一個月后,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與衡水市政府正式簽訂《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框架協議》,啟動了“八個一體化”:組建京衡中醫醫院醫聯體、京衡協同中醫重點專科、京衡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京衡中醫治未病健康微信公眾號、名老中醫工作室衡水分站、京衡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京衡運動康復中醫藥指導中心、京衡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以多種形式推動衡水中醫藥事業在醫療、傳承、產業等多方面與北京名院深度對接融合。

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實施近5年來,北京多名重點中醫專科帶頭人進駐衡水進行幫扶,僅衡水市中醫醫院就建立了4個首都國醫名師傳承工作站衡水分站,群眾走進醫院大廳,就能在電子屏幕上看到首都名醫的坐診信息﹔衡水市與北京市中醫局攜手建立10家中醫綜合醫聯體和11個協同重點專科﹔培養25名中醫藥學科繼承人﹔建成13個首都名師傳承工作站衡水分站﹔北京專家團隊累計門診接診5.68萬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萬人次、會診疑難病例2506例﹔綠色通道轉診北京898人次,開展各類手術306例。

“不僅如此,我們還借北京中醫智慧,在衡水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崔海霞說。京衡雙方從望京醫院、東直門醫院等醫院篩選出10項“操作簡單、適宜推廣、效果顯著”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包括賀氏火針、微針強通法、金氏燒山手法、洪氏兒科推拿、宮廷正骨等,由北京知名專家對衡水市縣鄉三級中醫藥骨干進行手把手、面對面地指導,培養出126名精英醫師和2361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讓衡水基層醫療服務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同時也實現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基層區域化傳承和發展。

更重要的是,5年來,借助京衡中醫協同“名片”工程,衡水市還把中醫藥文化元素和內涵注入到康養旅游業中,挖掘和發展更多旅游項目,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目前,衡水市故城縣院士故鄉中醫藥康養小鎮、濱湖新區閭裡古鎮兩個旅游線路共接待游客185萬人次,累計創造收入1900萬元。

“十四五”時期是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尤其在新冠疫情發生后,中醫藥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革,全面完善中醫藥治理體系更加迫切,全面創新發展中醫藥的要求更加迫切,全面深化中醫藥改革更加迫切。

說到下一步工作,崔海霞表示,以京衡“名片”工程醫聯體合作單位為紐帶,推動中醫藥學術向“去名利化、去行政化、去中心化”方向轉變﹔京衡中醫協同將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進京城名醫館衡水分館建設及探索合作新模式,提質擴容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京衡醫聯體建設,探索實施協同病房建設,促使更多的北京優質醫療品牌落戶衡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