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
五年來,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數字經濟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以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高速鐵路運營裡程增加到42萬公裡,高速公路裡程增加到177萬公裡﹔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這些方面的成就,為我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經濟經過長期高速發展和近年來的高質量發展,已經形成了“大國經濟”新的發展基礎。例如,巨大規模的新型市場需求和城鄉建設投資需求、巨大規模的市場主體及創新創業主體、巨大規模的社會財富、多元化的生產要素等。未來階段,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持續發展,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好這些基礎條件﹔還要充分發揮改革、創新、開放等方面的內在推動作用。
未來階段發展潛力的重要來源是擴大內需。要依托高端消費群體、中高端消費群體逐步規模化以及消費需求升級的規模化等發展勢頭,促進傳統產業的內需消費升級﹔要依托較大規模的消費需求轉型(從物質需求轉向精神文化生態需求)等特征,擴大精神文化生態產業領域的內需消費﹔要依托重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基建、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的龐大投資需求,帶動內需擴張﹔要以綠色發展推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促進產能更新,以高質量產能替代低質量產能、以高效率產能替代低效率的產能、以滿足新需求產能替代傳統產能、以低排放綠色的產能替代高污高耗的產能。
依靠創新驅動,依托規模化的創新產業主體、創新成果、人力資本等特征和創新形成新增長點。新興產業的發育成長,要以足夠規模的市場需求及其良好預期為前提。通過創新創造新需求,充分挖掘我國14億多人口的市場需求潛力以及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的市場需求潛力,形成與之高度適配的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發揮好以巨大市場規模、產業鏈供應鏈完整、市場主體取得共識為基石的產業政策優勢,著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使我國的優勢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成為“無堵點”“無斷點”“少短板”的高質量產業集群﹔使具有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可循環的基礎上規模發展、集聚發展、集群發展,形成其完整產業鏈供應鏈,同時也為進入國際市場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奠定基礎。
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好“大國經濟”的對外開放效應。國際經貿發展潛力,一是來源於巨大規模貨物貿易的優化升級、服務貿易規模的大幅擴大、數字貿易等新興貿易規模的快速擴張﹔二是來源於減少貿易壁壘、降低貿易成本帶來的貿易增長﹔三是來源於全球經濟主體積極參與我國企業主導的有良好預期收益水平的國際經貿活動,如,“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活動,以人民幣為基礎的投資、貿易和金融活動等。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3年03月21日 第 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