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江蘇
從國民黨員到共產黨員——追憶我的大爺爺、航空筑夢人虞光裕     虞宙    2023年05月15日15:35

今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當年民革先賢毅然決然地響應“五一口號”,開啟了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的光輝歷程。75年后的今天,作為一名民革黨員,在回顧歷史、緬懷先賢時,我想起了我的大爺爺——新中國第一位航空發動機總設計師虞光裕。

他是義無反顧投身於新中國建設的無數“小我”中的一位,生前是國民黨員,身后被追認為共產黨員。他為我國航空事業付出畢生心血、最終因公殉職的光輝事跡,告訴我作為一位民革黨員、一個晚輩后生,應當如何繼承先輩遺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接續奮斗,應該如何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小我力量。

《情系藍天》這本傳記出版於2018年虞光裕誕辰100周年之際,生動記敘了大爺爺跌宕起伏的一生。

虞光裕,1918年生,江蘇省金壇縣人。1941年畢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飛機專業,進入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時加入國民黨。1945年公派赴美國、英國學習、工作。1949年拒絕了國民黨政府的赴台命令,想方設法回到祖國懷抱。

他先后完成我國第一台噴氣發動機渦噴-5試制,主持和組織了噴發-1A、紅旗-2發動機研制。1959年光榮出席全國群英會,1964年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文革”期間,虞光裕遭受迫害,被污蔑為國民黨殘渣余孽,在勞動中不幸被通風管道砸傷,搶救無效去世,終年52歲。

求學、留學、輾轉、歸國,《情系藍天》詳盡再現了這位立志科技強國、航空強國的江南學子,克服戰爭時期艱苦條件孜孜學習,以及求取英美國家飛機設計實踐知識的真實經歷。

虞光裕少小離家,立志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在他認識到航空是最先進的科技之一,是我國急需發展的重要領域之后,為了實現理想,他接受了研究所人員集體加入國民黨的要求,接受了出國實習前“等同”空軍上尉的安排,飛躍駝峰航線,繞道印度和南太平洋,千辛萬苦奔赴美英學習航空科技。

學成之后,接到當時航空局要求他經廣州去台灣的命令,他躊躇了。看到祖國百廢待舉,懷著為國效力的熱忱,他想盡辦法終於登船回到了祖國。工作中,他正視國家需要,服從組織安排,從事十余年飛機設計專業的他,在陰差陽錯來到發動機修理廠后,沒有抱怨,反而勇敢選擇留在人才匱乏的發動機行業,邊實踐邊學習,同時自學俄語,認真請教蘇聯專家,隻半年時間就基本克服了中年轉行的困難。

翻閱書籍,虞光裕不畏艱難險阻、隻為強盛祖國航空事業的偉岸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把我帶回到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何謂不忘初心,從這位尊長對航空夢的執著追求中,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虞光裕有超乎尋常的學習熱情。在忙碌的工作中,他從未放鬆過學習。在國外實習的日子裡,是弟弟寄來的三本毛澤東主席的著作點燃了他心中強烈向往中國共產黨的火苗。在沖破阻撓回到祖國懷抱后,他系統學習政治理論,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技術報告中,他靈活運用主次矛盾理論、局部整體理論、實踐理論、事物的規律性理論等毛澤東思想理論精神,將其運用於發動機設計工作,並總結出“六個關系”作為設計工作的引領和指導,不禁讓人感嘆老一輩專家學者的政治素養之高、理論功底之深。

從事發動機事業后,虞光裕一心扑在工作上,“從沒有在11點前睡過覺”。在改行的那段時間裡,他白天跟著蘇聯專家在車間裡學習處理技術問題,晚上住在工廠裡學習專業書籍,每天工作達12小時以上。他帶領全所大興學習之風,親自帶領年輕人學技術、學文化,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最終建立起我國第一支航空發動機設計隊伍。他常常鼓勵大家:“一個技術員,腦海裡總要裝一個技術問題,吃飯、走路都要想著它。”也許在被鍋爐風管砸傷的前一刻,他還在想著如何恢復設計工作。他還深入車間了解情況、向工人學習,努力解決各種問題,得到了工人的一致擁護和愛戴。

習近平總書記說:“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虞光裕熱愛學習、刻苦鑽研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懼難題挑戰,以學習作為開拓事業的最佳武器,在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

虞光裕生活清貧。他的下屬孟憬非回憶,有一次去虞老家拜訪,發現他家的午餐竟是3碗清水面條!一位國家二級工程師、中校、高級知識分子竟然過得如此清苦簡朴!時間長了,認識虞光裕的人也都知道了,“簡朴”是他的生活常態。他每天騎的是一輛舊自行車,戴著一塊發黃的手表,手裡還時常晃著一個露了銅色的鑰匙鏈。在他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下,子女們也養成了清簡度日的生活習慣。

虞光裕的清貧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工作后,他長期自願領取比他級別低一級的工資,在參軍定級時,他也作了主動退讓﹔他還陸續把自己在英國工作時攢下的積蓄以及集體轉業后的轉業費等全部捐獻給國家。他說:“學習要向高標准看齊,生活要向低標准看齊。”除了工作,他別無所求。對他來說,隻要能從事航空專業、為國多作貢獻他就心滿意足。

從戰火紛飛、物資緊缺,到如今國泰民安、物質極大豐富,成長於21世紀的年輕人大概已經無法想象老一輩革命者和建設者是如何在滿是臭虫和老鼠的大通鋪中學習生活、在吃糠咽菜的日子裡克服一切困難拼命工作的。而這些故事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是歷史,並且正是因為這些無法想象的“勵志故事”,才有了我們今天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在物質生活極其優越、個人利益至上大行其道的當下,虞光裕為國家和民族奉獻自己的青春和一切的事跡,讓我們年輕一代不由得肅然起敬,並反躬自省:這樣的克己為公,這樣的一心為國,我們能不能做到?哪怕只是降低生活標准,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崗位工作和知識學習上,我們能否做到?

虞光裕給下屬和后輩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品質,還有他的務實精神和細節至上的理念。

伴隨他終生的工作手冊上詳細記錄著他對每項工作的細致安排。在國家經濟困難、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他當好經濟管家,根據研制需要,依據當時條件,盡最大努力做好試驗設備建設工作。他敢於反對上級不合理的要求,堅持選擇適當的設計指標,保証研究所在“文革”期間按時交付新型發動機,保障新機上天。在細節上,他經常與設計員一起逐張研究圖紙,匯集數據進行對比,找出故障原因。在設計上,他倡導進行“紙上裝配”,及時發現問題、消滅問題,不斷提高圖紙質量。虞光裕經常說,技術工作要沉下心來,深入每個細節,才能成功。

閱讀《情系藍天》,虞光裕用他的勤勉、務實、專注,為我們新時代年輕人狠狠上了一堂“務實課”。當下,很多人在工作中熱衷於做“表面功夫”,搭“花架子”,是否應當用老一輩專家的務實精神來考一考、問一問,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工作與事業?在具體工作上,一味追求短平快,很多項目虎頭蛇尾,是否能向老一輩專家學習,沉下心來,做深做實,持之以恆地做好一件事?

歲月如流,斯人已逝。大爺爺虞光裕為祖國航空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波瀾壯闊又深刻生動。不幸離世后,他為祖國航空事業作出的貢獻和優秀的個人品格獲得了中共組織的認可。按照生前願望,他被追認為中共黨員。

在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的當下,重讀他的光輝事跡,我深受感動,更深受鼓舞。我們年輕一輩將以他為榜樣,時刻牢記為國為民、奮發有為的信念,時時對照、事事自省,在本職崗位上、在黨派工作中靜下來、沉下來、穩下來,懷著信仰,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為接續民革先賢偉業不懈奮斗,為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努力發出自己的光和熱。(作者系民革常州市黨員,民革常州市委會直屬一支部主委,常州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副處長)

專題推薦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