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砥礪,歲月如歌,祖國即將迎來75歲生日。在這七十五年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披荊斬棘,風雨兼程,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征程。新中國以令世界驚嘆的速度從雨后初生,到如今的枝繁葉茂。在這中國速度的背后,有著幾代中華兒女的青春,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勇敢創新,是以他們的棄小家以成大家的精神,鑄就了“中國奇跡”。在這些奮斗者的身影中有我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保家衛國——祖父實現一個軍人的崇高使命
我的祖父曾澤生1948年10月16日率60軍起義,實現了長春的和平解放,開創了解放戰爭國民黨軍隊整軍起義的先例,成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的重大事件,對瓦解國民黨軍、奪取遼沈戰役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祖父率軍起義后,軍委授予原國軍第60軍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番號,並任命祖父為軍長。1949年6月,祖父奉命率部入山海關南下。先后參加了鄂西戰役、成都戰役,隨二野解放了大西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1950年9月,正當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准備慶祝新中國誕生一周歲生日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很快燒到了祖國邊境。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50軍軍長的祖父,接到中央軍委的緊急命令,迅即收攏部隊,立刻開赴東北。10月25日, 50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成為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在第一次戰役中,50軍與英第二十七旅交手,推進至鐵山地區,因英軍退得快,50軍斬獲並不多。在第二次戰役中,50軍於西線進攻英第二十七旅和美第二十四師一部,協助兄弟部隊解放了北朝鮮全境。第三次戰役中,50軍突破臨津江防線,從正面向漢城推進。在高陽以北的碧蹄裡地區,沖破了美第二十五師的阻擊,又在仙游裡地區向英軍第二十九旅主力和英國皇家重坦克營發起了攻擊。英第二十九旅組織了1000余兵力和200門大炮拼死反擊,祖父令第一四九師堅決擋住英軍主力的救援,並乘夜色向皇家重坦克營發動猛攻。當時50軍全軍總共隻有山炮16門、美式4.2英寸化學迫擊炮10門、八二迫擊炮45門,沒有任何反坦克火器,而英軍則是“百人長”重坦克,火力充足。然而面對到處都是提著爆破筒、扛著炸藥包、手榴彈扑來的中國士兵,英軍顧此失彼,終於防線被突破,皇家重坦克中隊被全殲。
在全殲英軍坦克營的第二天,50軍以一四八師四四二團所屬第一營為前鋒,於1月4日凌晨率先攻進漢城,打出了又一個垂名青史的戰績。
50軍在朝鮮戰場上最艱難、最慘烈、也最輝煌的戰績,是第四次戰役期間的漢江50晝夜阻擊戰,特別是漢江南岸“堅守防御”。在第四次戰役中,為打破“聯合國軍”的北進攻勢,志願軍採取了“西頂東攻”的戰略,在西線以第三十八軍和第五十軍背水列陣,頂住美軍主力攻擊﹔50軍位於戰線的最西部,對手是敵一線5個作戰集團中實力最強的美一軍,英第二十九旅和土耳其第一旅。面對超強的對手,50軍面臨的困難是巨大的。“大寒”節氣,數九嚴冬,風雪交加,在漢城以南地區,背臨漢江,參戰指戰員露宿陣地,有的同志被凍掉了雙腳。而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彈藥攜行量不足。面對強大的敵軍,50軍部隊晝失夜復,死戰不退,以血肉之軀苦苦堅守著陣地。最慘烈的時候,一天就有三四個連隊全部犧牲在陣地上。營連一級的建制很快就打散了架,隻好以團級單位進行防守。打了不到半個月,50軍就已傷亡過半,全軍勉強能成建制投入戰斗的隻有4個營又4個連部隊。因傷亡過大,很多陣地丟失了。在此情景下,祖父隻好收縮兵力,固守要點,盡力遲滯敵軍的北進。直到1951年2月初,因漢江面臨解凍,50軍又撤至漢江北岸繼續阻擊攻勢不減的“聯合國軍”,為穩定整個戰線苦苦支撐。
在一至四次戰役中,祖父率領50軍共進行大小戰斗95次,斃傷敵軍14052人。50軍兩次入朝執行作戰任務,創造了我軍戰史上五個之最:
一是最先以步兵營整建制殲滅英國皇家重型坦克營﹔
二是最先攻入漢城﹔
三是打得最遠,把美軍追到水原以南70公裡的烏山﹔
四是地表最強的防御部隊。防守漢江50天,以寡勝多,擋住了23萬聯合國軍隊,創造了我軍第一次大規模防御作戰﹔
五是最先實施陸空協同,一舉收復大小和島等西朝鮮的諸島嶼,取得渡海奪島勝利﹔
抗美援朝,中國軍人以弱勝強,戰勝了武器裝備優良的“聯合國軍”,打出了令世界矚目的戰績,打出了祖國30年的和平。1953年,祖父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並受到毛主席兩次接見。
1954年5月,祖父從朝鮮戰場上凱旋歸來受到毛主席第二次接見,他趁此向毛主席提出一個久藏心中的願望:“我請求您能批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嗯。”主席微笑地說:“這些年來你進步很快,覺悟不低呀,其實你不需要我來批准,就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主席停一會兒又說:“你還是不加入共產黨好。現在,蔣介石在拼命攻擊我們新中國,世界上敵視我們的帝國主義國家大肆誹謗我們。如果你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向台灣、全世界宣傳介紹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面貌,可以使台灣故舊了解我們,促使他們站到祖國統一方面來。你在原國軍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位置,我們需求你去團結那些無黨派人士,所以為了祖國統一大業,曾軍長,你看能否能夠再等一段時間?”
祖父對毛主席的這番話豁然理解,祖國統一大業需要、統戰政策需要,他可以等。自此后祖父一直關注著台灣的局勢發展,盼望著祖國的統一,期待到那一天他可以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祖父一生追求愛國之志,教育子女具有:“執著的愛國追求,高尚的奉獻精神,無畏的戰士品格”。
在我父親的眼裡,祖父有著崇高的革命理想,有著堅定不移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信念。受祖父的影響父親立志成為一名為國獻身的軍人。
勇攀高峰——父親獻身祖國海防
我父親曾達人在1951年朝鮮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被祖父送到部隊,那時他還未滿15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祖國剛從血與火中站立起來,海軍更是襁褓中的嬰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對我們實行軍事包圍,祖國的海防線並不太平。我國是一個有6000多個島嶼的海洋大國, 大陸與島嶼的海岸線總長超過3萬多公裡。散布在海岸線上的島嶼就是祖國海防線上的哨兵,也是最先觀察發現敵情的千裡眼,但由於缺乏海纜,我國的沿海許多重要島嶼無法建立有線電話通信,發現了敵情卻沒有順風耳。當時海纜被西方列強列為禁運物資,對我國進行封鎖,而我們的工廠尚不能生產海纜。看到這一情況,父親大膽地向連隊黨支部提出自己制造海纜。經過苦心鑽研8個月,我國第一架海纜加工機研制出來了,加工生產出我國第一批合格的海纜,在我國沿海建成了連接港口基地總長達數千公裡的通信網。從此翻開了我軍海纜事業的第一頁。
一件事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道路。22歲的父親第一次闖進海纜工程的大門,第一次嘗到成功的甜頭,從此,他立下了獻身國防通信事業的遠大志向。此后的五十多年中,父親一展抱負執拗追求,發奮圖強將海纜事業融入在他的生命之中。
父親自初中畢業參加革命隊伍,沒有更多的機會在學校深造,為了實現強軍夢,他發奮刻苦,自學成才。父親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渴求,像泡在水裡的海綿,有多少吸收多少,他找遍所有關於海纜方面的書和資料。當時的日本是世界上海纜敷設設備先進的國家之一,為了掌握最新的信息和動態,他自學了日語,能夠流暢地閱讀翻譯與海纜有關的日文文獻。這為他洞察全球海纜技術變化,了解海纜發展動向打下了基礎。
自1958年,他研發出了我國第一架海纜加工機,生產出我國第一批合格的海纜,父親在科研路上一路馳騁,年年有創新年年立新功,他相繼研制成功並解決了長距離海纜敷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60年代,他設計研制出布放海底增音機的水下“減速傘”,研制成功了海纜登陸用浮球﹔70年代,他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台履帶式深海布纜機﹔率先提出了海纜敷設前的路由勘察,並為開展路由勘察進行裝備改造。
1972年秋,根據國際形勢的需要,經毛澤東主席批准,在某戰略海域敷設一條海底電纜,解決其遠離大陸的通信急需。該海域水深流急、風大浪高、海況和氣象復雜,要完成這條長距離深海海纜敷設任務,必須解決深海海纜敷設設備,而在當時我國還是個空白。為了搶時間盡快完成任務,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進口兩艘布纜船。當時隻有英、法、日等國掌握深海布纜技術。在談判中,這些國家有意刁難,提出種種苛刻條件,並公然無視我國主權,要求告訴鋪設地點,由他們派專家來我軍事要地敷設。還狂妄地說什麼:“你們隻有磚頭瓦塊工程師,沒有深海布纜工程師。” 一年多的談判,談談停停,最后終止。參與談判的父親又氣又急,徹夜難眠。與此同時,他的思想也在進行激烈的斗爭,該海纜建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國防通信工程,時間緊、任務艱巨且有很大的風險。自主研制,如果不成功責任是十分重大的。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軍人,應該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下定決心要為中國人、中國軍隊爭一口氣。父親根據自己長期從事海纜工作的經驗,鼓足勇氣,提筆上書時任的中央和海軍領導同志,陳述自己對制造深海布纜船的大膽設想和科學方案。他的建議得到了海軍黨委的支持。當時,正是“文革”后期,很多工廠根本無法正常生產,試驗器材和設備異常缺乏,加工一個小的零件,需要四處求援,父親騎著自行車,經常天沒亮就離家,深夜才回來。當時某軍工廠的領導和技術人員,不是被批斗就是靠邊站,父親就逐個登門做工作,把一批老工程師一一請出山,父親主持成立了工程技術人員與水線干部戰士的“三結合”研制小組。為了避免干擾,他們在碼頭旁的一個偏僻的角落用竹竿、葦席、帆布搭起一個實驗棚。這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偏僻碼頭,嚴冬臘月,老百姓稱這裡是“小西伯利亞”,氣溫常在零下七八度,有時甚至到了零下十幾度。夏天被太陽一晒,帆布棚裡的氣溫高達四十多度。狂風、惡浪、雪花、酷暑,還有比這些更為殘酷的精神壓力......每一步都是艱辛,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搏斗。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父親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和水線干部戰士夜以繼日刻苦鑽研,他們跑遍全國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查閱資料並向有專長的老師請教。為了攻關,父親索性把鋪蓋卷搬到工棚裡,和工人、戰士們吃住在一起。經過一百次的試驗,我國第一台具有自動測速、測力、計程、能自動與船速隨動、自動控制海纜敷設設備“履帶式深海布纜機”終於誕生了!填補了我國海纜工程技術上的空白,並順利完成了重要戰略海域的敷設任務。
80年代,父親進入了人生更為輝煌的時期。他組織論証並指導完成了新型海纜船的設計建造及海上試驗﹔完成了我國第一條長距離、大容量海底電纜敷設﹔設計了海底電力電纜、大型拋物面天線車﹔完成了我軍第一條高壓電力電纜以及海軍第一條散射電路﹔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套鼓輪式布纜機,解決了維修深海電纜以及批量生產國產海纜船的配套設備。這套設備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再一次填補了我國空白,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90年代,已進入花甲之年的父親,按軍隊服役條例該退休了,但是海纜通信事業離不開他,這個時期,他參加和主持研制的海纜技術項目多達22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建成了我國第一條海底光纜線路﹔指導研制成功了海底光纜的關鍵設備接頭盒﹔組織指導兩型新型海纜船的設計建造並成功投入使用﹔主持研制成功了5 種海纜專用測試儀器等等。這些研制成果,有的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的達到了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為國家節省了大量外匯資金。
2000年后,已逼近古稀之年的父親仍然戰斗在一線,他同時主持了4個科研項目。這4個科研項目中,有3個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我國空白。另一種新型埋設機的研制成功,使我國邁入運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海底海纜埋設的新時代。半個多世紀中,父親就我軍海纜通信事業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建議,均被採納。他主持起草了一系列軍用海纜建設法規、條例,指導全軍的海纜建設﹔他主持撰寫的《海纜埋設技術研究》報告獲海軍通信裝備論文一等獎,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編寫的近百萬字的《海纜工程技術手冊》成為我軍海纜工程和科研領域的重要工具。
父親是一個永遠追求創新的革命戰士,他懂得要永遠結束那種有海無防、任人宰割的悲慘歷史,建立一支強大海軍,不搞現代化不行,不學科學技術不行。他帶領他的團隊以忠誠、熱愛、忘我、拼搏的精神,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他的技術革新和科研成果一項接一項,在創建中國海纜通信的征途上,他越過狂風,踏平巨浪,在朝著科學技術的頂峰攀登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半個多世紀中父親創造了10 多個“中國第一”,獲得了幾十項榮譽。在卓著成就和眾多榮譽面前,父親從不陶醉,他將功勛章當成起跑線。半個多世紀中, 他從祖國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敷設幾千公裡海底電纜,從全軍海纜通信的發展方向到海纜裝備建設的規劃論証,從海纜建設的組織程序到工程施工的各種專用設備,從工程建設到系統維修,從部隊技術訓練到人才培養,大到艦船裝備設計小到配套設備的零部件研制,方方面面無所不及。他是全軍海纜通信工作的開創者、設計者和指導者,又是身體力行的執行者。半個多世紀中,他將全部生活乃至生命,都同海纜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年近七旬、身患疾病的情況下,仍頑強拼搏在科研一線上,參與完成了某型高速布纜設備研究的總體設計思路。父親遵循著祖父的教誨,實踐著自己“我要鍛煉成為一個對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全部力量,貢獻自己全部才能,一滴、一滴流盡自己全部的血和汗的人”的誓言。
崗位建功——我接過祖輩父輩的接力棒
祖父的愛國奮斗精神,父親的創新拼搏品質,一直是我的榜樣和前進的方向。
我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伴隨著祖國強盛的步伐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人。1992年春風再一次拂綠中國大地,國家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正式與世界經濟接軌。黨的好政策,讓我有了去創業, 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去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機會。我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一家科技服務公司、一家投資公司和一家集國際空運、海運、快遞、倉儲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物流企業。國家的對外開放的政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企業業務的穩步提升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市場。二十年的用心經營,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09年,我被山東省工商聯評為“影響山東經濟十大女性人物”﹔2011年被青島市統戰部、青島市發改委、青島市工商聯等部門聯合評為“青島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在帶領企業創業的同時,我還積極參與光彩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資助“春蕾兒童”,在四川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踴躍捐款捐物。2009年被青島市統戰部、青島市工商聯、青島市光彩事業促進會評為“青島市光彩事業優秀企業家”。2010年我光榮地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一名參政黨領導干部。
2020年我進入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尖端技術產業研究院,身處科技的前沿領域,和科研人員一起瞄准世界科技最新動態,為破解技術難題日夜拼搏。心中再次涌起賡續紅色血脈、奮發圖強、砥礪前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仿佛看到了父親的身影,受到了祖輩、父輩強大精神力量的感召,為自己能參與到科技強國、科技為社會和產業賦能的新時代的浪潮中,盡一份自己綿薄之力而感到自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作為一名參政黨成員,作為一名工作於經濟戰線科技戰線的工作人員,我始終遵從祖輩、父輩的教誨,不忘初心,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保持著旺盛的工作激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自己的理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結合起來。回顧這段經歷,國家對外開放給我們帶來了廣闊的國際視野,讓我們有機會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事業中,跟隨國家這條巨輪在改革發展中不斷鑄就了自己的夢想,也實現自己的夢想。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也迎來了新挑戰,作為革命家庭的后代,我更要繼承先輩們愛國革命的優良傳統,居安思危,積極投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中,主動宣傳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