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2013年8月加入民革。在得知我即將成為一名民革黨員時,我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就像流浪的孩子回到家鄉,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親人。我有組織了,我有政治榮譽了。從此,心靈有了寄托,情感有了慰藉,思想也有了歸屬。我來到了民革青海省委,見到了相關的領導和主委。他們都特別和藹可親,耐心地指導我做了新黨員登記。那一刻,我的心情在飛揚。
不過,我盡管已加入了民革組織,成了一名民革黨員,但對民革的章程和宗旨還是一無所知。我惶恐而膽怯地打量著鐫刻在牆上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青海省委員會”金黃色大字,隻感到沉甸甸的力量,和從心底涌上來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卻不知道自己該為民革做些什麼。幫我辦手續的主委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們都勸我不要著急,進入到民革大家庭,就是一件無尚光榮的事情。之后,還會有新黨員培訓和相關的學習,民革省委會指導每一個新黨員學習和掌握關於民革的全部知識。他們親切的話語打消了我的顧慮,看著他們親切的笑臉,我如沐春風,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民革大家庭神聖又溫暖的氛圍,心裡暖洋洋的。人生過半,我終於找到了可以安放思想、情感、精神和靈魂的港灣。我像孩子投進了母親的懷抱,從此,我的人生中,將有一束明亮的光始終照耀著我。
精神的港灣永遠是那麼溫暖,民革大家庭時刻關心著我,呵護著我。時隔不久,民革省委會宣傳部的老師就通知我:派我到北京學習新聞宣傳寫作知識,回來后擔任《團結報》駐青海記者站的記者。
我喜歡讀書寫作,可是,那僅僅是個人愛好。而且,為了不把工作和寫作混淆在一起,我的寫作一直處於秘密狀態。每當夜深人靜,完成一天內所有的工作和家務后,我才趴在被子上默默地寫上幾頁紙,也不敢拿去發表,鎖在抽屜裡自己偷偷地欣賞。因此,在很多年裡,沒有人知道我在寫作,我就是一位素面朝天、普普通通的女工。
沒想到,我加入民革時間不長,組織上就發現了我的寫作特長,並且推薦我去學習提升。這對於我是多麼巨大的榮耀啊,人生得一知己多麼不易,而當我引以為傲的組織,成為我的人生伯樂、成為我的知心娘家人時,我覺得人生值得。
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在北京,我聆聽了老師們精彩的授課,知道了一些新聞寫作的方法、技巧和必要的理念。同時,開闊了眼界,了解了新聞學的起源、歷史和馬克思對新聞的定義及理論。我還聆聽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的課程,就新聞採訪和寫作中的一些法律問題、人文關懷、職業操守及出版業版權問題有了系統的了解和更深層次的領悟,受益匪淺。知道了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如何呵護採訪者的感受,同時,也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課后,還有資深記者充滿激情的演講:新聞工作,是活潑的人從事的嚴謹事業,熾熱的人肩負的冷靜使命,浪漫的人從事的艱苦勞作。記者更是理想主義者,信仰公正、敬畏事實,通過報道事實讓生活更加美好,社會更加進步。所以,我們要有精神氣質,那就是如詩人般的激情,有作家一樣的敘事能力,還有史學家一樣的客觀理性,法學家一樣的公平公正,和哲學家一樣的思辨思考。作為一名記者,你看到我的時候,我們在紙上﹔你看不到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
學習回來后,我便履行起記者的職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民革青海自1984年成立以來,本著“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的偉大政治主張,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指引下,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參與青海的建設與發展,青藏鐵路、三江源國家公園等等舉世矚目、能給青海人民帶來巨大福祉的工程,都是在青海民革積極參政議政、獻言獻策、提交議案的影響下完成的。作為一名謳歌時代、書寫民生的記者,我被民革所做的工作,並因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動得熱血澎湃。我用手中的筆把民革的情懷、民革的擔當、民革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精神記錄下來,用心中的激情在賦予它們生命,寫成一篇篇稿件投給《團結報》。自2016年起,我以記者的身份書寫民革,迄今為止,我寫了將近二百篇通訊報道、新聞寫真、人物傳記等等,在《團結報》上發表近百篇。當然,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民革青海省委這些年來對我關懷備至,在工作、學習中給予了諸多幫助。尤其在組織活動、人物採訪等方面,民革青海省委更是不遺余力地幫助我,為我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我在工作中取得一點點成績,民革青海省委更是看在眼裡,給予褒獎。一年后,我被評為2017至2019年度思想宣傳工作先進個人。捧著紅彤彤的獎狀,我思緒萬千,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民革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既給了我發揮自身特長的機會,也將我的點點滴滴的進步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及時給予褒獎,這對我來說是多麼值得驕傲和感動的喜悅呀。
我工作熱情更加高漲,將民革的故事整理出來,連續不斷地投給《團結報》,每年均有通訊報道、新聞信息刊發出來。自2020年開始,我已連續三年被《團結報》評為優秀記者和優秀通訊員。不僅如此,我還積極參與團結報社組織的各種主題、各項征文活動。在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暨民革成立70周年征文活動中,我撰寫的紀實文學“日本飛機轟炸西寧古城”在《團結報》文史版發表,用文字整體還原了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對高原古城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書香民革》活動中,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了長篇紀實文學“讀書改變命運”,在《團結報》專欄刊出。
同時,我還積極宣傳青海民革中的優秀黨員,為我們自己的刊物《青海民革》撰寫稿件。青海民革真的是人才濟濟。我所採訪的民革黨員基本上都是各個行業的業務骨干、領軍人物。在自己的科研、教學以及專業研究領域都有著很高的造詣。作為各行業領軍人物的民革黨員,學歷大多為博士,而且幾乎都是理工科的博士。我採訪過學醫藥的理工科博士﹔學鹽業的理工科博士﹔學物候學的理工科博士。
為了寫好他們,在每一次採訪之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為了能聊一聊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並繼而挖掘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故事。我事先都要讀一些和他們職業相關的專業書籍,看不懂,也要硬著頭皮看下去。每當夜深人靜,年過半百的我在網上查閱那些深奧難懂的理論知識時,常常發出靈魂拷問,我已不年輕了,費盡心力學這些深奧難懂的知識值不值得?
然而,當我和採訪的民革黨員面對面坐在一起,當他們敞開心扉和我聊天時,我面對的是鮮活的、有趣的靈魂。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信任,他們對人生和自然的理解,他們的家國情懷。我喜歡他們經歷了滾滾紅塵后依然清澈的眼神。這一刻,我感覺所有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都非常值得。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為採訪所做的准備,我在燈下抄錄的筆記,採訪過后加工潤色的文章,以及文章刊登出來后,被採訪者喜悅的表情和他們由衷的感謝及夸贊,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這些年裡,我一共採訪過16位民革黨員,他們中有大學老師、科研人員、醫務工作者、律師,還有企業家、自由職業者等等,把他們的事跡寫成人物通訊稿,全部發表在《青海民革》。其實,所有的奔赴都是雙向的,回想這些年來,和每一個被採訪的民革黨員的促膝長談,也是對我的開悟和修行。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了好多知識。
自從加入民革,我就像一頭迷路的小鹿,找到了翠綠的山林。又像一條失水的魚兒重新游回了河流。我在清澈的河水中歡暢地游走,時不時地濺起一串浪花——這些浪花就是我寫下的一行行文字。作為一名文字記錄者,我必將匯入時代的大潮中,用手中的筆,用悲憫的心,用心中的情,描述民革黨員的風採。腳下的路還很長,但我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