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協助籌備拍攝《圖雲關的紅十字》,我在民革同志的大力幫助之下對圖雲關抗戰史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座被稱為“黔南首關”的要隘,明朝時稱“新添關”,清初更名“油榨關”,康熙年間改為“圖寧關”。到了清末道光朝,因皇帝的名字叫愛新覺羅·旻寧,名字裡有了個“寧”字,與皇帝共用相同的字,被視為莫大的冒犯。因此世間萬物為了表示對皇上的尊敬,都不能以“寧”字為名,圖寧關遂改為“圖雲關”。
1938年,在圖雲關口新辟一個“中山公園”,高地上建起一座庄嚴肅穆的“中山堂”,堂中塑有孫中山先生銅像,門楣上挂有“天下為公”的匾額。
抗戰時期,國民黨薛岳部陸軍第十三軍駐扎在圖雲關。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軍第27野戰醫院遷駐到此。由此貴陽圖雲關成了戰時醫療救護中心和軍醫培訓的最大基地。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隊長林可勝一方面集聚全國優秀的醫學專家、學者和精通業務的醫務人員,並通過衛訓所培養醫護人員,軍醫署把167后方醫院配屬給衛訓總所充作教學醫院,有病床200張,為抗戰救護提供了人才保障。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援華醫療隊。圖雲關上有一座國際援華醫療隊紀念碑,碑文是:“為支援中國抗戰,英國倫敦醫療援華會組成醫療隊,於1939年來到貴陽,為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貢獻。茲刻碑以志不忘。”這支國際援華醫療隊的醫生,來自英國、波蘭、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捷克、保加利亞、蘇聯、匈牙利等國家,他們由英國“國際援華醫藥會”組織起來,分成三批,抵達圖雲關。他們駐守在這遙遠國度的山嶺之間,救死扶傷,不計得失,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永久地駐留在了這蒼翠的山巒中,守護著這關隘的和平與寧靜。紀念碑的對面,就安葬著一位這樣的烈士—英國醫生高田宜,1941年來到中國,次年,為扑滅日本人發起的鼠疫,不幸以身殉職,帶著她的信仰和理想,長眠在圖雲關上。
據檔案記載,救護總隊強調醫者仁心,提出了以“救死扶傷、博愛恤兵”為行動口號,以“具豐富情感,抱犧牲志願﹔本博愛襟懷,獻科學身手﹔作精密准備,求迅速效率”培養了一支特別能戰斗的救護隊伍,極大地改善了軍隊醫療條件。1945年底,救護總隊部撤離貴陽圖雲關到重慶,后遷南京。1946年5月底,完成其歷史使命,奉命解散。據統計抗戰期間共培養醫學人才15000余人(其中很多人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中國醫學界的杰出人才)。
1960年,周恩來總理視察貴州來到這裡,萬分感慨地指出“圖雲關是中華民族艱難抗戰、爭取國家和民族團結統一的歷史見証,是中國革命歷史不可復制的珍貴文化資源。”提議在此建森林公園,供人游覽。
自2006年起,民革貴陽市委提交了許多關於建設圖雲關的提案建議和調研報告,堅持不懈為將圖雲關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努力。在中共貴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圖雲關舊址紀念碑建成(紀念碑背面落款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貴陽市委員會”)﹔2017年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園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准﹔2022年,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建成,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園建設初具規模。
我們依舊可以從這座紀念館裡,尋找到歷史遺留下的種種線索,依稀再現圖雲關前世今生的滄桑。
為了考証民國歷史,為服務電影拍攝相關工作做好儲備,我特地參訪了圖雲關抗戰紀念館,作為一名現代女性,和平安寧的生活帶來的心理反差讓我更想接近探求這些在戰火中穿越的女醫護兵、女護士的真實感受和心路歷程。
於是根據林可勝軍醫的職業軌跡,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撥開歷史雲霧看到一個名字在眼前閃亮浮現——周美玉,是在圖雲關上戰斗的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軍護之母,“救死扶傷、博愛恤兵”行動口號的倡導者。周美玉自幼就讀於培元小學、貝滿中學,然后進入燕京大學醫學系,畢業后遠赴重洋深造,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碩士學位。
這裡截取珍貴史料中的幾個片段﹔
周美玉在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就讀時,一場晏陽初的演講讓她深受感動,當下決定要去河北定縣實際參與鄉村建設工作。1931年加入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少年熱情的周美玉每天的行程疲勞卻興奮,經常一大早大伙兒騎著自行車到幾十華裡外的保健所、學校、家庭去巡查保健工作。
抗戰時期,周美玉任救護總隊護理負責人,對於國家的艱苦與落后,周美玉也有著無比的熱情與投入,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是緊緊連結在一起。周美玉親身到廣西遷江兵戰醫院巡查,發現那裡的病人幾乎等於是睡在地上,只是鋪一層稻草而已。院長及准尉看護長告訴她,每天都要死一百多名病人,死因多為瘧疾、傷寒。許多人就躺在糞便之中,衛生狀況極糟,死亡率高得驚人。周美玉堅持要從醫院的伙食費中撥出一部分給重病室。
周美玉認為護理理念重於醫療而精神慰藉又重於藥物,所以她諄諄告誡護士們,不管傷兵怎樣,都應以兄妹之情對待。傷員們因為作戰負傷,心情不好,加上缺乏衛生常識,有時常會鬧情緒。訓練有素的護士性格溫和,認真做好護理工作。
針對抗戰時期護理工作且是部隊醫院中最薄弱環節,嚴重影響護理質量,降低醫療效果。1941年周美玉成立軍護學校,衛訓總所開始籌辦高級護理職業學校。周美玉整理編寫了標准材料包分類使用冊,採用英文字母將藥品、器材、設備按其性能或用途分別制成標准包裝,包括外科手術用醫療器械及體溫計等常用器具。這一創舉經驗后來被救護總隊沿用,並形成《中國紅十字會衛生材料標准表》,標准包制成后即分送各大隊部材料分庫,極大地方便了戰時醫護人員申請、分發、攜帶和規范應用。
以上是我對圖雲觀抗戰歷史的小小拾遺。
抗戰時期,正是因為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結束了被外族侵佔、殖民的悲慘歷史。統一戰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新征程,統一戰線的主要任務就是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襄民族復興偉業的生動局面。
為了謳歌抗戰救護總隊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的豐功偉績,經有關部門批准,民革貴州省委以《國殤:抗戰時期的紅十字醫療救護》圖書為歷史依托,推動電影《圖雲關的紅十字》拍攝工作,以故事片形式講好圖雲關歷史故事。《圖雲關的紅十字》電影攝制許可証由貴州民革黨員李健銘創辦的貴州宏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取得,湖南瀟湘電影集團(國有)作為聯合出品方之一,承擔電影拍攝制作工作。
作為民革的一員,立足本職,心系民生,從大局考慮,從小處出發,我將認真執行領導布置任務,繼續服務好電影拍攝的各項工作。讓我們共同期待又一次的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