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眼看見中國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之領導下,全國人民獲得解放,新民主主義已順利實現,人人安居樂業。我生平中之新型國家,已建設起來。我雖與世長辭,但可安慰於九泉之下。我囑爾等務須遵照我的遺囑,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領導下,誠心誠意去為新中國的建設努力奮斗到底,實事求是做事為人,不可稍懈。”
充沛的情感,朴實的話語,低沉的音調,在耳邊緩緩流淌,曾祖父馬佔山將軍諄諄告誡的畫面在眼前慢慢浮現……這是我在民革中央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朗誦會上,和叔叔馬志偉一起,深情地朗誦曾祖父馬佔山《遺囑》的情形。曾祖父的告誡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人生之路和前進方向,讓我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至理,勇敢地追求和實現美好的夢想,在民革的平台和政協的舞台上盡心竭力、建言獻策、參政議政。
雖然沒有親眼見過曾祖父,但是我很能夠理解曾祖父在做《遺囑》時內心的欣慰之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建立新中國,這就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以來的願望。他的愛國情懷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們。聽父親說,曾祖父去世時還在因病重沒能親自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而遺憾不已。在成長過程中,曾祖父的故事和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給了我最好的教育與引導。從曾祖父到大爺爺、再到叔叔,他們無怨無悔、傾情奉獻,以平凡之心行報國之舉,以個人之力促百川歸海,以微言善行助國家發展。他們盡民革黨員之本分,揚民主黨派之優勢,獻政協委員之良策,在參政議政的舞台上書寫人生華章,推動民革發展,服務社稷民生。
曾祖父一生披肝瀝膽、戎馬倥傯,“為國家爭國格,為民族爭人格,為中華民族存正義”。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他率先抗擊日本侵略者,組織發起江橋抗戰,誓死捍衛國家主權,打響了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槍。1936年,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身在西安的他,積極支持逼蔣抗日,接受中國共產黨主張,率先在《八項主張》上簽字,並作為元老安撫東北軍遵從少帥意見。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他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利用在國民黨軍政界的影響力,抱病去見傅作義將軍,商談並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獨特貢獻。曾祖父的一生,是抗日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是追求進步與光明的一生。我們后輩為此非常自豪,也深受影響。
大爺爺馬奎親眼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看到了人民政協的召開和新中國的誕生,曾祖父的遺囑也時時鼓勵著他。他抱著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加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並在黨和政府的悉心關懷與大力培養下,積極投身民主政治建設,在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舞台上發光發熱。他作為林業部專員,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常委,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充分發揮了政協委員的作用。
叔叔馬志偉扎根青海五十余年,自1985年開始在政協的舞台上勤奮耕耘了38年,提交議案提案40多篇,大都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採納。其中向全國政協提交的將抗戰史由8年改為14年、建設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在青海建設國家公園、對青海湖環湖濕地加強保護等建議都在民革中央的推動下得以實現。踐行了“當好青海人,做好青海事”的錚錚誓言,展現了一個華夏赤子深深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被譽為“青藏高原的守護者”,被評為首屆民革榜樣人物。大爺爺和叔叔都繼承了家族遺志,深深地愛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時代,為這片美麗的熱土洒下汗水、貢獻智慧、傾盡全力。
2018年,我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接過接力棒,繼續奮斗在政協的舞台上。於小家而言,成了家族意志的第四代繼承者,成為家裡的第四代政協人﹔於大家而言,參政議政精神就是這樣在一代又一代的政協人身上傳承與創新。家族四代人經歷和見証了人民政協不平凡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的見証者和參與者。2019年7月,叔叔馬志偉受邀在全國政協“委員講堂”作了《四代政協人 傳承愛國情》的演講。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聽后給予高度評價, 他指出:馬志偉委員講的四代人的政協情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縮影,詮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深受啟發和教育。馬志偉委員所講的具體故事令人感動,是以切身的感受闡述中國人民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
七年的履職經歷,讓我領悟到政協委員不只是一種榮譽稱號,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職務,政協委員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完全取決於自己有無使命感、有無參政議政能力、有無社會責任感。我雖是民革黨員,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我們始終不忘合作初心,同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終關注著國家戰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凝聚團隊力量,深入基層調研,發掘提案素材,努力打造參政議政特色品牌。七年來。共撰寫幾十篇提案和建議,其中有2篇成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1篇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專報採用、多篇被統戰部《零訊》採納,多篇收到相關部委答復。一是持續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帶領團隊經常到鄭州、開封、三門峽、焦作等沿黃城市進行調研,多方征求專家意見,走訪河段長、移民群眾,撰寫《從立法層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等,以實際行動助力黃河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播,推動黃河國家戰略落地落實﹔二是連續較勁“南水北調”議題,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跑了無數趟,帶領小組開展田野調查,整理人們口述史,推動南水北調沿線生態保護工作﹔三是時刻關注著教育教學和青年學生發展的問題,針對教育方面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提出《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提案》等,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參考﹔四是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場,提出增強內生動力、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建議,為興農富農出謀劃策。通過參加政協會議,通過參政議政履職盡責,我親身體驗到人民政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立足中國實際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充滿中國智慧的偉大創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的杰出貢獻,極具“中國身份”和“中國象征”,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蓬勃生命力。
回首往事,我家祖孫四代人經歷了四個不同的時代,但四代人共同的政協情結,令我心潮澎湃。曾祖父經歷了新中國的誕生,大爺爺參與了新中國的建設,叔叔參與並見証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帶來的巨變,而我見証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六年在黨的帶領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奮斗……我們四代人能夠為國盡力、為民代言,得益於時代的進步,得益於國家的發展,更得益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科學性、先進性,為我們提供了服務的平台、發展的舞台。同心共筑中國夢,攜手奮進新征程。不管時代風雲如何變幻,我們四代人薪火相傳,讓報國愛國的精神在家族中代代傳承、發揚光大。我將立足平凡崗位,傳承家國情緣,服務社會發展,讓四代人的愛國情懷在察民情、吁民聲、獻良策中續寫燦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