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華誕,作為一名在祖國懷抱下幸福成長的民革黨員,我要感謝祖國,是新時代的繁榮發展給予我成長發展的契機。我要感謝民革,使我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開闊眼界,讓我作為民革黨員和政協委員,在政協履職中發揮界別特色,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心中波瀾澎湃,不能平靜。
我的創業路經歷了重重困難,1970年我出生在唐山樂亭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94年從吉林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樂亭縣鄉鎮企業局工作,1999年我辭掉了“鐵飯碗”接手一家改制的家禽飼料公司,開啟了創業歷程。創業之初公司沒幾年就從幾十萬元發展到數千萬元的規模。但是2004年嚴重禽流感疫情導致公司隻能以破產告終。那一段時間,我為了生計輾轉多地,做過銷售,干過外貿,最窘迫的時候身無分文,隻能在公園的長椅上休息,通過給大貨車卸貨掙了500元才租到了房子。那時的我很迷惘,跌跌撞撞找不到方向。之后幾年中,我通過對外貿易逐漸從低谷中走出。
2008年,我在做外貿的過程中結識了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尤裡.尼卡拉耶維奇教授,聊天中尤裡教授說可以把農林廢棄物燒成炭,用炭來修復和改良被油田污染的土地,在他看來,這項技術未來將在各國有廣闊的前景,也包括在中國。這立刻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啟示,想到了我們國家多年來傳統的農耕作業方式,造成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重金屬含量過高等現象,以及農林廢棄物,秸稈肆意焚燒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因此堅信生物質炭材料在農業應用領域以及環保領域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隨即我再次專程前往俄羅斯尋找尤裡教授進行技術合作。憑著一顆赤誠之心,我連續半個月11次登門拜訪,終於得到尤裡教授的認可,這讓我備受鼓舞,便馬不停蹄地跑到俄羅斯各地考察項目情況,連續奔走兩個星期,風餐露宿體重銳減15斤,但當我親眼看到了被修復治理的土地成為生機盎然的沃野良田時,我變得愈發堅定了。因為我知道,在我的祖國有同樣的土地需求,這項技術的深入研究會讓土壤生態環境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安,我馬上組建科研團隊投入到炭基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究中,從2009年開始十年的潛心研究,全靠我做外貿獲得的收入進行投入。研發壓力是巨大的,由於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6個小時,我干脆住在了實驗室,埋頭扎進技術研發和測試工作中。我深信,這個項目在未來會是支撐我國農業和環保的一個亮點。通過堅持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供應鏈五鏈融合的方針,我帶領團隊建設了炭基土壤修復治理產業合作空間綜合體,打造了炭基植物源性花青素、炭基大米等系列特色產品,讓更多百姓享受到土壤修復帶來的健康、優質炭基食品。並在第二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冠軍。
在創業的過程中我遇到過許多優秀的民革黨員。他們有的扎根基層、默默奉獻﹔有的深耕專業領域、成果斐然﹔有的投身社會公益、傳遞愛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民革黨員的時代風採和精神風貌。受到這些民革黨員的感召,我於2018年光榮地加入了唐山民革組織,並於2021年擔任市直二支部主委。支部是“三農”特色支部,注重挖掘人才、建立制度、集智聚力,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搭平台的方式,連年開展“三農”調研、法律援助、鄉村科技助農系列活動,為農民兄弟謀發展、謀創收,為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貢獻民革黨員智慧,為民革 “三農”履職工作作出貢獻。
鄉村振興的工作是我們履職的重點,多年來,先后與吉林、河南、新疆等六個省份的農民以村集體黨支部合作社為單位開展科技興農活動,提供種子肥料,簽訂包銷合同,切實提高了農民收入。隨著土壤修復規模的不斷擴大,數萬畝土地變為良田。我和團隊對修復后土地的跟蹤服務項目也在更新提高,不斷賦予土地修復后的附加值。由評估檢測一直到土地綜合利用,產業開發,炭基特色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培優提質,農產品深加工,品牌打造和電商銷售提供全鏈條搭建和陪跑服務,以科技助推農業由生產端向食物端,消費端轉變,開啟了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之路。我也於2021年獲得民革中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土壤鹽鹼化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和綜合國力提高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也是一個世界難題。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挖掘鹽鹼地開發利用潛力,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和重要創新領域取得突破,將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和團隊深受鼓舞,向這一難題開展了科技攻堅。我在鹽鹼地治理實踐環節傾注了大量精力財力,一次次地開展修復實驗。正當在我被挫折消磨意志,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國家的戰略和方向,堅定了我必勝的信心。從吐魯番盆地到鬆嫩平原,從四川盆地到黃渤海之濱,我帶領農業科技團隊以各種類型的鹽鹼地為“擂台”,將民革黨員的情懷書寫祖國大地,農民看不上的“不毛之地”經過我們的治理變成了可以種植的土地!我也終於探索出“炭基修復,多措並舉,精准脫鹽,生態環保,重塑良田”的鹽鹼地治理模式,在各地鹽鹼地治理項目中成效顯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建設美麗中國,系統部署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為我們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創辦了河北天善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秉承新發展理念,以綠色理念為引領,深耕“炭基+土壤環境修復技術”創新。先后獲批了農業農村部“利用農業廢棄物制備炭基土壤修復材料重點實驗室”和“河北省炭基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創新中心”兩個科研平台。先進的技術裝備,優秀的專業隊伍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以此為基礎,我積極參與朱永官院士團隊主持的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為300萬畝土壤改良提供新型高適配性生物炭材料。目前公司4個炭基土壤修復材料制備基地分布在全國各地,年可提供炭基土壤修復材料和炭基肥40萬噸。我和團隊使用炭基土壤修復材料改良土壤,使土壤的水、肥、氣、熱等條件得到全面提升,土壤團粒結構和菌群結構得到顯著改善,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環境。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使用炭基肥替代傳統的化肥,同時採用標准化生產模式,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增加了農產品的科技附加值。
辛勤的付出收獲累累碩果。我積極響應祖國“一帶一路”倡議,秉承“高新技術走出去 優質資源引進來”的發展理念,進行了農業的跨區域合作,以易貨貿易形式將炭基生產設備出口到斯裡蘭卡、贊比亞、剛果金等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置換了30年海洋捕撈權及五層龍等稀缺資源,這些經驗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宣傳報道。2018年我獲得全國農業農村創新創業冠軍,2019年獲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2022年獲農業農村部“大國農匠”創新創業類一等獎,2023年帶領公司研發中心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2024年9月獲得第六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河北省一等獎、全國優秀創業項目等榮譽稱號,為祖國的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同時,獲得2023年度河北民革祖統工作先進個人,多次獲得參政議政社情民意先進個人、優秀民革黨員﹔還擔任了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我深感責任重大,在服務地方發展,建言獻策方面積極努力。2023年我提出在河北“關於打造鹽鹼地綜合利用創新示范高地,創建鹽鹼地特色農業產業帶”的建議得到河北省長王正譜和副省長時清霜的批示和認可,目前建議得到轉化並落實。2024年2月在河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就炭基土壤修復治理和省委書記倪岳峰進行交流互動。
民革唐山市委會主委張月仙對我殷切囑托:“ 三農”工作是民革重點履職領域,是中共中央交給民革的政治任務,你要發揮“大國農匠”帶頭作用,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綜合治理,為打造生態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我堅定地回答,我盡全力完成任務!我要繼續扎根祖國大地,積極投身到全面建設祖國的新征程,立足河北,放眼國家需要,以科技創新、參政議政、對口幫扶等工作實踐,譜寫“三農”履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