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祿仕,民革曲江新區工委的一名老黨員,曾任民革西安市委會秘書長、西安市政協常委、西安市水務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現任西安中山書畫院院長。他以不凡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為推動西安市經濟發展和民革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三朝古都西安,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都與水息息相關,司馬相如曾以“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描繪“八水繞長安”的恢弘之美。作為一名水利專家,王祿仕望著發源自秦嶺主峰太白山的黑河,動情地講起西安解放以來建設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引水工程——黑河引水工程建設故事,把自己與黑河的“不解之緣”娓娓道來。
涓涓清水寄深情
王祿仕出生於文化底蘊深厚之家,自幼勤奮好學,198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陝西機械學院水利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安正面臨著嚴重的水危機,198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就投身到黑河引水工程籌建之中。
彼時的西安正由於長期過度抽採地下水導致地質環境問題頻發——地面下沉、地裂縫加速、建筑物受損。作為一名專業人員,他看到的不僅是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水荒,還有由此導致的西安標志性文物建筑大雁塔傾斜等結構問題。
對於當時面臨的水荒,他記憶猶新:“西安要發展,必須先解決基礎性問題,城市供水就是一個最大的基礎性保障。飲用水都成問題,何談其他發展!”從安全和長遠的水資源利用考慮,西安市決定開發利用發源於素有中央水塔之稱的秦嶺黑河水資源,以解決西安的水資源匱乏問題。
“其實,黑河引水工程,早在50、60年代的時候就有過規劃,70年代的時候正式提出,80年代西安市政府向陝西省政府提交了報告,1987年獲國家計委批復。我有幸參與了整個工程的可行性調研、報批和建設。”說到這裡,他油然動容。
從黑河引水工程籌建小組成員到黑河水利樞紐指揮部辦公室技術處處長,他全程參與了黑河引水工程的建設。他回憶道:“我記得是87年11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到2002年基本完工,歷時15年,我全程參與。水庫大壩這個龐然大物建設技術很復雜,特別是地質問題,勘探隻能了解局部范圍的情況,現場經常需要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研究對策,提出解決方案,所以說那些年是實實在在摸爬滾打過來的。”
“那時候,我每天坐15路公交車,然后走兩三公裡路到現場辦公室。參與這項工程的工作人員,基本上禮拜一去禮拜六才回來,還有一兩個月回一次家的,有的甚至半年吃住都在工地。我們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對老人盡不了孝,對孩子盡不到責。真的是‘舍小家為大家’,大家隻有一個目標——讓西安人早點兒喝上黑河水。”
事實証明,黑河引水工程的建成為西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6年,黑河引水一期工程完成,西安水荒基本得到緩解。2003年12月,黑河引水工程全面建成,實現了向西安市年供水4億多立方米、最大日供水110萬立方米的目標,基本滿足了西安城市生活和生產用水需求。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竣工投運,標志著以黑河金盆水庫為主要供水水源,石頭河水庫為補充水源,石砭峪水庫為應急水源,田峪河徑流、長安灃河徑流、甘峪水庫等為季節性補充水源向西安城市供水的格局形成。如今,甘甜的水流通過城市的血管滋潤著古城的每一個角落。西安城市因黑河而美麗,西安人民因黑河而幸福。大美西安,青山綠水,離不開許許多多像王祿仕這樣默默無聞的建設者和奉獻者。
壁立千仞盡職責
2002年黑河引水工程基本建成后,王祿仕被調任民革西安市委會擔任秘書長。從“水利老將”到“黨派新兵”,他深知民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必須始終同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肝膽相照,共同致力於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西安民革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誕生的,一代代西安民革人繼承發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和天下為公的家國情懷,為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而共同努力。
面對嶄新的崗位,他欣喜地看到,西安民革事業在短短的十幾年裡蓬勃發展,從1984年8月市委會成立時的19個支部、350名黨員,到2001年12月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時,已經壯大成為擁有51個支部、764名黨員的隊伍。欣喜之余,他也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下定決心要做有心人和實干家。在市委會班子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他從組織建設、黨員管理、機關建設等方面入手,對市委會實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提升改進。制度建設方面,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將市委會成立以來碎片化的規章制度收集整理、補充完善,建立健全了市委會第一套系統性規范性的《工作制度匯編》。黨員管理方面,他積極推廣應用辦公電子化,收集整理了全市黨員信息,把紙質化台賬整合形成電子化信息,使黨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准確。機關作風建設方面,改善老舊辦公環境,讓機關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期間,他統籌協調沖鋒在前積極應對,開設了機關臨時食堂,既有效防止了病毒傳入,又凝聚了機關干部人心。
在擔任西安市政協常委的十余年間,他先后提交提案40余份,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他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廣泛聽取民意,積極反映社情民意,為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他深入調研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提出的多項關於促進經濟發展的提案和建議,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採納。在提升城市品質方面,他提出“要內外兼修,著力提升西安顏值”,《切實加強水資源保護,不斷改善西安水環境》等多份提案成為市政協大會發言內容,為西安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民革智慧和力量。
翰墨華章傳薪火
2022年,王祿仕到齡離開工作崗位。退休后的他“退休不褪色,卸任不卸責”,依然保持著對民革事業的情懷和對書畫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並致力於推動民革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2023年12月,他擔任西安中山書畫院院長后感到,西安中山書畫院要勇立潮頭,繼承和發揚民革優良傳統,依托新媒體平台做大做強書畫院品牌,勇於突破創新,持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任職以來,他積極組織各類書畫展覽和交流活動,為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學習的平台。筆耕不輟的他在閑暇之余經常來到曲江新區工委黨員之家書畫室,邀朋聚友揮毫習畫。他的畫作筆墨酣暢,意境深遠,深受業內人士和廣大書畫愛好者的贊譽。他最為推崇鄭板橋先生的竹石書畫——“一世竹子半世蘭”,畫卷中筆直的竹子依石而立,筆墨濃淡間勾勒出青竹昂然挺立的氣勢,竹子風格恰如王祿仕先為人后做事之寫照。同時,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民革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如今,王祿仕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依然保持著對民革事業和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和關心。他常常表示“加入民革我無怨無悔,身為民革人值得我終身引以為豪。”他時常與年輕的民革黨員交流思想、傳授經驗、分享體會,激勵他們繼續為民革事業和西安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篳路藍縷四十載,初心依舊續華章。回顧民革西安市委會成立40年的歷程,我們深感驕傲和自豪。40年來,正是在像王祿仕這樣的眾多民革老前輩、老黨員的帶領影響下,市委會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做出重要貢獻。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在全市民革黨員的共同努力下,民革事業一定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西安市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進步繼續貢獻民革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