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這首童謠,是幾乎每一個80后、90后的童年回憶。
北京,共和國的首都,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城市,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故宮博物院、八達嶺長城、水立方、鳥巢、頤和園、中華世紀壇……,太多值得我們憧憬與回味的地方。北京,在我們一家的生命裡,是不變的情懷與坐標,串起我家三代人與北京的故事。
對北京的愛而不得
童年時我對北京的所有認識,幾乎都來源於我的外公。“天安門就在北京的中心,那裡是共和國的象征。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新中國成立,從此我們這個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外公的話一點也不夸張,他生在農村,幼年喪父,與祖母、母親和弟弟艱難生活。在母親的嚴厲要求下,他讀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成了那個年代裡少有的知識分子。家鄉解放后不久,他加入農協,又入了黨。“宇娃兒,你要努力學習,將來去北京念大學。北京好啊,那裡有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可以看到毛主席……”多年后,當我第一次站在天安門廣場,環顧四周,用腳丈量那片土地時,我才知道,外公心中的北京,不過方圓500米。這小小的一方土地,還不及他兒時插秧一天踩過的稻田﹔但是,也就是這一方土地,聳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坐落著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這裡是外公心中整個的北京。
對天安門以外的北京,外公一無所知,因為他從沒去過北京。他說,過去經濟困難、交通落后、住宿不便,去北京那可是勞動模范、生產標兵或者外派公干才有的機會。退休后,外公一直在家照顧生病的外婆,始終未能去看一眼他魂牽夢繞的北京。
“游煥生”進北京城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的父母,對北京的感情,大概更多的是感覺首都北京“嘿提勁”。
1992年,爸媽撇下襁褓中的我,像陳煥生進城,千裡迢迢來到北京。也許是怕我埋怨,在我偶然從相冊裡翻到他倆被打扮得像金童玉女在太和殿前合影之前,他們從未跟我說起過北京的見聞。
顧不得抱怨,對北京充滿好奇的我,纏著父母問“北京”。爸爸說他們在北京開了眼界。故宮的宏偉讓人驚嘆,頤和園的美景令人流連,亞運村的現代化更是印象深刻。爸爸第一次看到外國產的小轎車,看到30寸的大彩電,看到BP機、大哥大,那些可都是隻出現在電視裡的稀罕玩意兒啊。
媽媽的回憶帶著滿足和喜悅,她說,她和爸爸奢侈了一把,花大價錢住了一家賓館,第一次坐電梯,又害怕又覺得神奇。十幾層高的五洲大酒店就宛如摩天大樓﹔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遇到的外國人,令他們好奇不已﹔亞運村巨大的盼盼雕像,躍出電視來到眼前的一刻,還像在做夢……
9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海之濱一路吹到了北京。這座歷經千年滄桑的古老城市,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引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感召下,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活力、包容、挑戰、機遇成了這座歷史之城的嶄新標簽,也成為了好多小城人想要靠近、扎根、生長的地方。
“奧運”北京見証榮耀
2008年,我幸運地入選全市“中學優秀團干部觀奧運”活動,如願以償來到北京。
在天安門廣場,我親眼看到了外公無數次呢喃的“北京”。在廣場上,我用蹩腳的英語邀請外國小朋友合影,甚至幸運地尋到了籃球明星的身影。在奧林匹克公園,看到巨大鋼梁彎曲交錯搭建而成的鳥巢,看到泛著藍光充滿科技感的水立方,看到造型別致七彩炫目的“玲瓏塔”,以及隨處可見的五隻福娃,我有了與媽媽一樣——“躍出電視來到眼前,像在做夢”的感覺。
這趟游北京觀奧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古都的開放與豪邁。在出租車上,我能聽到司機操著倍兒地道的倫敦腔,說著let’s go(來次夠)同乘客打趣﹔在西單商場裡,我能看到商販熟練地用英文招攬外國游客,嫻熟地討價還價﹔在奧運場館內,我能看到中國觀眾同外國觀眾一起,向國外選手的完美發揮致以歡呼和掌聲﹔在什剎海、后海,我見到天南海北的外國游客與中國游客,擠在同一張飯桌上品嘗北京小吃﹔在長城、在故宮,你還能從氣喘吁吁或竊竊私語中,清晰地聽到“Amazing”“Incredible”的驚嘆。
那一年,很幸運,我在北京親身感受了舉國歡騰,親眼見証了中華榮耀。這種榮耀,是在博物院內青銅重器閃耀的光芒裡跳躍的,是在清晨微光中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涌動的,是在體育館裡一次又一次全場高唱《義勇軍進行曲》時迸發的。北京,以這樣的方式,厚植著我對這個國家的熱愛。
新玩法玩轉“老”北京
2024年春節,我們一家七口人再次來到北京。行程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老組合,與90后的我們分身,計劃游玩奧林匹克公園和后海。我和妻子對他們的認知仍停留在找路靠地圖、外出靠步行、飲食靠帶飯的程度,幾乎每半小時就一通電話詢問情況。可每次,他們都回答“放心放心,我們曉得”,然后急匆匆地挂電話。
晚上回到酒店,四位老人迫不及待地分享這一天City Walk的收獲,說他們怎麼用高德地圖選乘、換乘地鐵,如何在支付寶中申領公交卡刷卡進出站﹔說他們怎樣靠步行導航,從鳥巢走到玲瓏塔,又走到水立方﹔說他們怎麼用抖音和快手拍攝和發布視頻,把游玩的喜悅分享給朋友﹔還說他們怎麼用大眾點評找到好吃又實惠的地道小館,飽餐一頓后又如何刷臉結賬。
看到父母眉飛色舞的樣子,我感嘆,北京在他們的心裡,大概一樣,大概不一樣。一樣的是北京仍舊令每個中國人心馳神往。不一樣的,則是我們觸摸它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國家正在用科技的力量,踐行“人民至上”理念,讓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平等、便捷、安全地享受發展的紅利,感受時代的脈搏。
如今,去北京不過是咱老百姓“說走就走”的愜意。這份愜意,源於經濟繁榮,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中國膽魄”和物質基礎﹔源於科技進步,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改變世界的潛能﹔源於社會開放,讓我們有勇氣去體驗不同,追逐夢想。而這一切,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開拓創新取得的偉大成就。
祖國山河壯闊,美麗豈止北京。如同小游一家的北京故事遍地開花。這一個個小家與國家的故事,如同珍珠,將每個中國人串起,鏈成團結奮進的新中國,奏響“中國式現代化”新贊歌,它唱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豪邁調,它吹響中華兒女投身強國建設和復興偉業的沖鋒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願我家與北京的故事能一直延續下去,願我們每個中國人與祖國的故事能一直延續下去,願我們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新的偉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