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4>>與祖國共成長、與民革同奮進>>三等獎
黃曉燕:堅守“哪裡需要到哪裡”的初心         2024年11月29日15:33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輝煌時刻,我們不僅要展望未來,也要回顧過去。75年的風雨兼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后,有著一代代民革人與國家共同成長、共同奮斗的故事。

民革青浦區委的元老級黨員、區委會二支部原主委、青浦區人民醫院小兒科原主任馬德卿醫生的人生軌跡,與新中國75年輝煌歷程相伴前行,他的一生是對“哪裡需要就到哪裡”這個信念的完美詮釋。

1966年馬德卿醫生從上海二醫大兒科醫學專業畢業,積極響應黨的上山下鄉號召,“哪裡需要就到哪裡”是當時青年馬醫生的職業信念。他被分配到廣東一個偏遠山區的貧困縣——龍川縣,幾間年久失修的屋子就是當地唯一的衛生院。生活上缺糧少衣的艱苦他不在乎,但醫療工作上沒有帶教老師指點可把他愁壞了,因為當時老專家基本上都去了牛棚。怎麼辦?隻能自學!他邊翻書邊看病,同時還要帶教當地的赤腳醫生,天天忙到深更半夜。在他的帶領下,院裡年輕的同事們齊心協力探索治病之道。

1969年廣東乙腦流行,由於條件有限,一間病房同時收治了41個病人。手術來不及做,隻能臨時培訓護士們一起上,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案,因地制宜想盡一切辦法實施治療,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創下了“沒有一位患者去世,沒有一個患者留下后遺症”的奇跡。盡管累得腰酸背痛但馬醫生和同事們非常開心,特別有成就感。

偏僻的山區醫療資源極度缺乏,馬德卿醫生深感全科醫生的重要性。除了小兒科,內科、外科、婦產科、男科等各種醫書他都時常要翻閱學習,碰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書本和前輩請教,漸漸地,觸類旁通,他各種手術都能做得。馬醫生說不斷學習的好處是見廣識多,豐富了經驗。這是時代的需要,是青年醫生必須扛起的責任。

隨著我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各地醫院人才緊缺。1982年馬德卿醫生被組織調到江蘇吳縣醫院工作,根據單位需要仍然擔任全科醫生的職責。從醫之初,馬醫生就深知醫學知識的深奧與廣博,對醫學領域新知識、新技術的渴望促使他不斷探索前進,絞盡腦汁與疾病斗爭,盡心盡力為患者服務,獲得患者們交口稱贊與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1986年馬德卿醫生作為人才被引進青浦縣人民醫院任兒科醫生,當時縣醫院兒科各方面亟需大力建設,馬醫生任職兒科主任期間,積極主動與市兒科醫院建立聯系以推動本院兒科的規范發展,鼓勵年輕醫生參加市醫院培訓以提高醫學技能。由於馬德卿醫生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出色,九十年代初單位在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的准備階段,院領導要求他承擔起創辦急診科的重任。從健全規章制度到規劃院內外急救、救護站與醫院聯辦等事項他都親力親為攻堅克難。急診科成立不久即面臨兩起重大車禍的急救考驗,憑著平日的扎實訓練和果斷指揮,馬醫生帶領團隊及時有效地進行了救援,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之后馬醫生又被院部調任門診辦主任,分管二十六個診室。馬醫生不僅要管理科室的日常運作,還要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但無論是處理疑難雜症,還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總是沖在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哪裡需要就到哪裡”的責任與擔當。

當時常有人調侃兒科醫生“除了會看病還得兼職心理醫生隨時准備接受家長的情感轟炸”等等,馬醫生內心覺得兒科亟需加強建設,也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經多次申請最終回到了鐘愛的兒科崗位。在他的診室裡,不僅有精湛的醫術,更有溫暖人心的話語和關懷。他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為無數家庭帶去了健康和快樂。

醫療技術的發展急需人才,善於挖掘人才體現了馬德卿醫生對后輩的殷切期望。他深知醫療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新鮮血液的注入,因此他總是不遺余力地培養年輕醫生,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在他的帶領下,青浦區人民醫院小兒科不斷涌現出優秀的醫療人才,為醫院乃至整個青浦區的醫療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1年馬德卿醫生光榮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他是繼邢美爾同志之后的青浦民革第二位黨員,之后他倆與周立新同志一起成立了青浦民革最早的三人小組。因三人均系醫務工作者,故商定小組活動內容要“以己之專長服務社會之需要”。馬醫生記憶最深的首次活動是為青浦縣福利工廠殘疾工人免費體檢。起初工人們以為他們是騙子不願意來參加,因為從來沒遇到過這種好事。后經三人耐心解釋大家才明白了三位民革黨員醫生為工人們服務的真心和善意,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體檢。從此這項守護青浦人民的健康活動就作為青浦民革組織的傳統延續下來,如今已發展為青浦民革各支部各行業黨員的為民服務內容之一。

九十年代在三人小組的努力下,青浦民革發展了沈伯明、鮑凱歌、陳仲新、陶雪奎、迮其明等各行業的優秀人才並成立了民革支部。而后青浦民革的隊伍迅速擴大至四十多人,設立了兩個支部,德高望重的馬德卿醫生任二支部主委,他特別注重組織支部活動和推薦培養優秀的年輕黨員。雖然當時支部的活動經費極少,但在馬醫生的帶領下黨支部凝聚力強,尤其是為民服務方面黨員參與度相當高。之后二支部被評為全國先進,時任支部主委沈伯明同志去北京領獎,大家都感到非常光榮與自豪。

隨著民革的影響力在社會上不斷增大,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青浦民革建立了黨總支。總支成立大會那日,馬德卿醫生一大清早穿上珍藏的西裝戴上挺括的領帶前往參加。他回憶說“當時大家神情庄嚴但內心都相當激動,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我們每個青浦民革黨員的信仰需求。”

馬德卿醫生親眼見証了青浦民革三十多年來在國家政治體系中的成長和發展,他為青浦民革在參政議政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感到自豪、對社會服務活動中的表現感到滿意、在人才培養和推薦方面的成就感到欣慰。如今民革青浦區委已成長為擁有近200位黨員的大家庭,六個黨支部在區委主委沈伯明同志帶領下奮勇前行。馬醫生說,民革黨員長期以來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以及奉獻精神是民革得以取得成就的基石。作為一名老黨員,在對青浦民革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民革能夠不斷更新自身的理念和方法,以適應新的挑戰和需求,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馬德卿醫生的故事,是民革人與國家共成長的生動例証。他的一生,是對“哪裡需要到哪裡”的初心堅守,也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工作。讓我們以馬德卿醫生為榜樣,繼續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民革組織的發展壯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專題推薦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