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傍晚,陣陣清風徐徐吹過窗台,燥氣一掃而空,窗外天高雲彩。女兒靜靜畫著手抄報,我湊過去看,那是一幅慶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的美好畫卷。巧了,我也正在制作有關的視頻,一幀幀都讓我感動非常。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華誕。有幸生在華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媽媽,您是做什麼的?我要把我們全家人畫上,我們一起祝祖國生日快樂!”女兒忽閃著大眼睛看著我。“媽媽是民革市委會的干部呀,”我笑著答道。“民革?民革是做什麼的?”在女兒的認知裡有教師、醫生、警察……我的回答顯然讓她迷惑了。是呀,很多人不了解民革。不過,75載鏗鏘,有民革的一份力量!女兒的話讓我的思緒回到了2008年。那一年,我與民革結緣。
初入市委會,得遇領路人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2008年,我結束了媒體職業考入機關。工作環境、性質的轉變帶來了壓力。感恩在工作轉型的重要時期得遇領路人,同事們、民革黨員們喜歡親切地叫她“劉姐”。當時,我在市委會辦公室歷練了半年后輪崗至由劉姐主持工作的調研處,至此開始了與調查研究相伴的歲月。也是從那兒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並理解了民革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
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是民革的優良傳統,也是民革的立黨之本、發展之基。遙想當年,民革前輩在中國命運的生死關頭,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做出正確選擇,投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並為祖國統一殫精竭慮,奮斗終身。時至今日,我對那些感人至深的往事感同身受,民革的優良傳統就是我開展各項工作必須首要堅持的。
薪火相傳是市委會的優良傳統。新工作新內容,機關的信息工作與新聞報道不同,調研報告也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於是,小到一篇工作信息、社情民意,大到一篇調研報告的撰寫方法,劉姐都悉心給我講解,並逐字逐句指導我修改。她還耐心地教我應該怎樣去修改民革黨員提交的文章,以及如何把調研報告轉化為提案。我們經常就一篇文章,討論應該如何起筆、如何展開、如何結尾,她會和我探討怎樣寫更合適,怎樣寫更有效果。處長的教導讓我的思路進一步打開了,視野更寬,站位更高,更好地適應了調研工作。劉姐經驗豐富,能力很強,但讓我最感動的是她的平易近人,實實在在為人著想。她跟我說,一個干部的成長就要踏踏實實,講政治是前提,文字功底是基礎,寫作功底一定要扎實。當年她的處長鄭大姐也曾耐心地教她怎樣做文章。工作之余,我和劉姐還常常一塊賞析優秀的文學作品,那段時光讓我難忘。劉姐除了在寫作上嚴格要求我,還鼓勵我多走出去,全方位鍛煉自己,使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夠從容應對。我想,這便是民革干部的優良傳統吧。在人際關系復雜的職場,能夠傾囊相授的人不多,但在市委會,像劉姐這樣的老大姐、老處長還有很多,這讓我感到非常溫暖。
用力促協商,用心寫民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實在在搞調查研究,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是調研處的優良傳統。多年來,我們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始終不忘初心,牢記民主黨派的第一要務是參政議政。而調查研究是開展參政議政的基礎。參政議政離開對社會問題的廣泛調查,離開對社會矛盾的深入研究,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調研處的這十幾年,市委會領導經常帶領我們深入基層調研。田間地頭、大街小巷、工廠學校都有我們的足跡。有時為了計算一個精准的數據,我們會打幾十通電話,查幾百組數據,做幾千份調查問卷。
調研工作是辛苦的,成績卻不好取得。因為調研報告就是要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就是不能說漂亮話。我們遇到過白眼,遇到過責難。記得有一次,我想調查幾個數據和問題,致電某部門進行走程序前的溝通。剛說明來意,對方就劈頭蓋臉地質問我,“你憑什麼問這幾個數?我們怎麼能知道?你們這問題是什麼問題?”我反復解釋,對方就是不停嘶吼。我馬上嚴肅說明,“我們是民主黨派,這是我們的工作和權力,你這個態度讓人接受不了,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對方一聽馬上心虛挂斷電話。雖然很生氣,但為了工作,我們就是要“厚著臉皮”不停追問。
當然,也有讓人暖心的經歷,高素質的調研對象讓人如沐春風,得到很多一手資料的同時還能學習到很多專業知識,認識新的朋友。有苦有樂,苦中有甜,這就是調查研究。我們調研人的高光時刻就是形成的報告被領導批示,有關部門能夠採納落實,能夠惠及一些行業和百姓。真真切切促進部門之間的協商,為百姓發聲,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這讓我們既有成就感又有歸屬感,工作不僅是為了謀生,更是事業是理想,社會的進步有我們的一份汗水。這麼多年,持之以恆搞調研的優良傳統我們繼承了下來,一走就打算是一輩子。
十載調研人,終身民革魂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繼承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是民革黨員的優良傳統。這些年來,通過和民革黨員們接觸使我受益匪淺,有70多歲的老同志不辭辛苦反復調研撰寫社情民意,有90多歲的老同志將民革歷史娓娓道來,有民革黨員為災情疫情慷慨解囊,有民革黨員用專業知識義診助教……當年中山先生的願望就在於此吧,廣大民革黨員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無愧於先輩。今日吾輩,更是為了祖國完全統一而不懈奮斗。十幾年調研工作也使我終身受益。調研人的思維是開闊的,調研人的心胸是寬廣的,調研人的功底是扎實的,調研人的理想更是崇高的。十載調研生涯,民革的精神已深深烙印在靈魂。一個人不管走了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更不應該忘記為什麼出發。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自古以來就是,與人為善、求同存異。盡管在歷史長河中,各家各派都試圖通過洞悉總結人性和世事,主張種種策略,但他們都不曾真正完全地、持續掌握住人心,隻有優良的傳統永遠流傳了下來,得到人心。時間是篩子,歷史是准繩,優良傳統如鑽石般閃耀於世。很慶幸做著初心的事業,很慶幸在這份工作裡遇到良師益友。今年,結束了調研處工作的我走上新的崗位宣傳處,因為深入了解了民革參政議政的過程,做起宣傳工作更覺得心應手,希望自己能夠為宣傳民革的光輝歷史、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貢獻一份力量,讓民革好故事更感人,讓民革好聲音更嘹亮。
“寶貝,民革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簡稱,是我國的參政黨……”我耐心地講給女兒聽,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嗯,媽媽是光榮的人民公仆,給您畫朵小紅花!”家人們都被女兒的可愛逗笑了。看著家人們的笑臉,我的心裡滿滿的、暖暖的。窗內一片溫馨,窗外景色明麗,好想時間定格,又期錦繡將來。今天的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用血肉拼來的,是國家給的安全感,是父輩我輩奮斗的成果。5000年的積澱塑造了我們,指引我們走向輝煌。我們定會將這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發揚光大,讓我們中華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