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統一戰線政策102周年,也是紀念北京市政協75周年的重要年份。
北京市政協於2018年底機關搬入副中心的同時,在委員履職大廳舉辦了“北京市政協發展歷程展”。在展覽籌備中,我專職編寫展覽大綱,我們翻閱了大量資料,對每一件文物和圖片逐一進行甄別查証。我將查找的史料分析整理后分享給大家,以期讓您了解北京市政協與北京市各界代表會議的關系,及其性質、作用和意義。
要想了解北京市政協的發展歷程,就要從黨的民主進程和北京解放后召開的各界代表會議談起。
北平人民獲得新生
解放戰爭期間,為適應迅速發展的戰爭形勢,毛澤東親自布局點將,指派彭真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葉劍英為北平軍管會主任、市長,率隊會同劉仁、蕭明、張秀岩率部分城工部干部准備接管北平,聶榮臻為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薄一波為平津衛戍區政治委員。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進駐北平城。劉白羽在通訊《沸騰了的北平——記人民解放軍的北平入城式》中記載:“這時,歡迎的人們已經站立了整整一天,忘記了寒冷,忘記了飢餓,依戀地舍不得這些英雄,他們與行進的隊伍匯合起來,高唱‘我永遠跟著你前進’,昂首通過一向為帝國主義禁地的東交民巷。”從此這座古老的名城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如何管理舊城市是新政權面臨的重要問題。
為了鞏固北平新生的民主政權,市委、軍管會開始嘗試請產業工人、工商業者、學生、紳士等分別召開座談會的方式,動員市民參加新北平的恢復建設,起到了一定作用。
北平市委、軍管會、人民政府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的同時,按照毛主席制定的“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指導方針,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金融、平穩物價,恢復社會秩序、整理市容,安排就業、迅速恢復平穩,保証人民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生產的正常進行。北京市西城區離休干部鄭宏回憶,“當時人民政府首先把老百姓最貼身的、需要解決的事兒都管了起來。”全市人民響應黨的號召,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在短短的幾個月裡,北平新生的人民政權以極大的魄力迅速地蕩滌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恢復生產,穩定社會秩序,開啟了建設新北京的歷史進程。
各界代表會議
毛澤東和黨中央總結了各地召開各界座談會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在城市解放之后實行軍事管制的初期,應以各界代表會為黨和政權的領導機關聯系群眾的最好組織形式。”並屢次要求“全國已經解放的重要城市迅速召開各界代表會議”。
在做了充分的准備之后,北平市委和軍管會向中央申請召開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按照中央的指示,中共北平市、委軍管會和市政府決定,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召開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從全市各行各業和各個階層中協商產生會議代表,探討北平經濟有序發展、社會整治等問題。
經過實地考察和認真研究,軍管會選定坐落在市中心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內的中山堂作為“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的會場。中山堂原來曾是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拜殿,因為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在此公祭,所以為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而更名中山堂,如今它真正還給了人民大眾。
1949年8月9日,北平各界代表會議召開。這是北平解放后的第一件大事。為慶祝這次盛會大街小巷挂上彩旗,市民面帶笑容歡欣鼓舞。中山公園裡艷麗的各種鮮花盛開,紅旗隨處飄舞歡迎著與會的各界代表。中山堂內被布置得庄嚴喜慶,三百多張座椅按照坐南朝北弧形整齊地碼放在大殿正中,北側搭建起一個小型的發言台(如今中山堂依然保留著當年會場的紅色木質背板),正中懸挂著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畫像。與會的代表胸前佩戴著藍色絹布制成的代表証,他們感到自己和被代表的市民從過去被統治的地位,成為今天新北平的主人,行使大眾的民主權利,自豪的心情溢於言表,笑逐顏開地步入會場。
出席會議的全市25個界別的代表共332人。其中,軍管會和政府代表15名,黨派代表24名,工會代表70名,農民代表30名,民主青年聯合會籌委會代表10名,婦聯籌委會代表10名,學聯代表14名,中小學教職聯代表12名,院校教職聯籌委會代表12名,合作社代表3名,醫務工作者協會籌備會代表8名,軍隊代表10名,各機關工作人員代表15名,少數民族代表4名,工商界代表45名,新聞界代表4名,文藝界代表5名,攤販代表2名,其他愛國人士39名,實際312名代表出席。他們著裝迥異,穿制服的,穿工裝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還有戴瓜皮帽的,共同討論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大會選舉葉劍英、張友漁、彭真、吳晗、許德珩、孫孚凌等29人組成主席團,推選葉劍英、張友漁、彭真等9人為主席團常務主席,彭真為召集人。
葉劍英致開幕詞,並作了《北平市半年來接管與施政工作報告》。他指出,本次會議的任務是團結北平各階層人民,密切政府與人民的聯系,進一步建設人民的新北平。
中共中央對這次會議給予高度重視,朱德總司令和華北人民政府董必武主席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沈鈞儒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到會祝賀並致詞。朱德在講話中號召北平市各界人民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尤其是要努力恢復和發展工業生產,打下建設新北平的基礎。
副市長張友漁和市公安局長譚政分別報告了自接管北平后的財政和治安工作。
8月10日下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周恩來到會作了歷時三個半小時《將革命進行到底與建設新中國》的政治報告。
8月13日下午5點,代表們討論得正熱烈時,彭真突然走進中山堂會場,表情喜悅,面帶笑容地高聲向大家說:各位同志,各位同志,偉大領袖毛主席來看望大家了!霎那間,會場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雀躍聲。毛主席帶著慈善和藹的笑容走進會場。他來到台上望著會場裡的代表揮手致意,神採奕奕地說:“同志們,代表們,你們好啊!”與會代表十分激動。毛主席停頓了一下,隨手從衣兜裡掏出一封市民來信說:有一位市民群眾給我寫信提出了幾個問題,還表示我毛澤東現在是共產黨和人民的領袖,要我來解決這個問題。我看還是請你們這些代表來處理吧。“一是物價高漲﹔二是捐稅多,失業多﹔三是共產黨員吃苦耐勞,工作勤奮,軍紀嚴明,這是好的地方。”台下代表們表情各異,瞪大眼睛等待著毛主席接下來的話。毛主席看了看大家接著講道:這位群眾說得還是很中肯的,現在的北平的確還有很多問題。“但是——”毛主席又說:這位群眾的信有個小錯誤,他說我是領袖,所以要我解決。現在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們是民主的,我和大家站在一起,怎麼能說讓我解決呢?所以,問題不能只是我來解決,要大家一起解決,要你們來想辦法一起解決!毛主席說完台下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待到會場再次安靜后,毛主席又繼續說:以前北平有北洋政府,之后又有其他黨派,但都唱戲唱到一半就走了,為什麼?因為人民不聽他們唱了。現在北平迎來解放,我們要追求民主,不僅要讓群眾願意看我們唱戲,還要他們參與進來和我們一起演戲。毛主席還提出“希望全國各城市都能迅速召集同樣的會議,加強政府與人民的聯系,協助政府進行各項建設工作,克服困難,並從而為召集普選的人民代表大會准備條件。一俟條件成熟,現在方式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即可執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成為全市的最高權力機關,選舉市政府。”毛主席的話讓在場所有代表信心滿滿,精神振奮,大家都懷著崇拜和敬仰的心情有序地上前與毛主席握手,全場響起了《東方紅》歌聲表達代表的心聲。
毛主席親臨會場和講話使會議代表深受鼓舞,會議主席團當即決定將原定會期從三天延長為五天,主要對市民來信的前兩個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紛紛獻計獻策抒發民意,會場十分熱鬧。這畫面,與基層代表最開始在會場裡拘謹得都不知道該怎麼站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會議的代表們對新北平恢復發展生產、郊區土地、教育、捐稅、市政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共提出248件提案,最后整理合並為180件。其中,政法公安類15件,財經類78件,文教衛生類43件,市政建設類37件,其他7件。會議還對包括修筑翻修馬路、加強北平市都市計劃、建立革命先烈陵園紀念館等,修整清理天安門廣場配合開國大典作了相應的准備方案。
彭真在會議總結報告中說道“這次會議開得很好,代表們爭論很多,卻又如家人。我們按照便利於各界人民特別是勞動人民協商辦事的新的民主形式,本著毛主席‘一切為人民服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商討解決了問題,沒有虛偽的舊民主形式的束縛,也沒有虛偽的資產階級議會的應付和敷衍。它表現了各界代表與政府的真誠協商和堅強的民主團結。”
與會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代表說:“這6天課裡學到的抵過了過去6年,甚至30多年。30多年來我所追求的夢想的,在這6天裡得到了。這是什麼呢?是民主。”
14日大會閉幕,會議通過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組織條例》《北平各界代表會議宣言》《向毛主席致敬電》《向朱總司令致敬電》《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野戰軍的致敬電》《向解放區農民致敬電》。號召全市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建設新北平。
會議結束后由會議主席團成員組成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協議委員會,作為常設機構。1949年11月13日,北京市人民代表會議將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議委員會更名為北京市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按照中央要求它便成為人民政協的地方委員會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開始代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
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歷經四屆。從第二屆開始,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又增加了選舉市政府和通過政府各項重大事項等功能。直到1954年8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完成了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歷史任務。
1955年4月26日至27日,政協北京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從此,北京市政協在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和進入新時代等各個時期的發展歷程中,積極履行人民政協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主要職能,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不斷取得了新的成就。
性質、作用與意義
性質:
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是人民代表大會的過渡形式,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地方政權組織形式﹔是協商性的機構,是人民政府聯系群眾和傳達政策的協議機關和咨詢機構,它的常設機構被更名為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后便成為人民政協的地方組織即人民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在沒有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之前,不具有政權機構特別是地方國家權力機構的屬性。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產生也有差別,會議代表通過推派和特邀相結合方式,產生各層面的代表,使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逐漸具備了充分代表各方面人民的性質。
1949年3月,劉少奇指出:“人民代表會議是人民政權的主要組織制度、組織形式,有整個的代表會的系統,由代表會選出各級政府委員會。這就是民主的形式,是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相結合的、行政命令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一種主要的經常普遍運用的形式。”
作用:
通過史料分析,清晰地看出人民代表會議的歷史作用。
1、它激發了北京人民建設新北京的熱情。這次會議激發了北平人民為建立新中國和建設新北京的豪情壯志,保証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各項社會改革和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的順利完成,為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和新中國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証明了新中國將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從召開北平各界代表會議的請示,到代表的推薦和遴選,再到會議的召開,會議的日程和議程直至會議的宣言,都很好地落實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建國構想。1949年9月,毛澤東在親自審閱修改的新華社社論中指出:“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是人民代表大會的雛形和准備,是人民管理政權的初級形式,是團結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
這次會議的民主程序、秩序和制度,現在看來雖然局限於特定時期特定范圍,有略顯稚嫩的一面,但是它對地方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具有開拓意義。
2、為全國做出了表率。使北平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享受著從所未有的民主權利,應對北平面臨的種種困境探討出了新方法,為北平的建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為共產黨在接管全國大城市和建設新中國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辦法﹔為全國地區各界代表會議的召開做出了表率,並提供了寶貴借鑒和重要參考。之后不久,毛澤東要求全國各城市都能迅速召集同樣的會議。
意義:
1、這次會議在北京乃至新中國的民主統一戰線的歷史上,對新中國人民政協制度有重要意義。
這次會議發揮了人民對政府工作和干部的監督作用,証明了人民代表會議是克服官僚主義的有力武器。會前政府將工作報告發給代表,內容都是人民普遍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效地組織代表和群眾討論,使各方面意見得到充分發表,然后在會上經過民主協商、討論后集中成為統一的意志。它是黨對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政策的生動實踐和發展,成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士共同協商建國的新起點。為北京市開展統一戰線工作進行了大膽嘗試,成為首都統一戰線建設發展的裡程碑。為未來首都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壯大積累了可以繼承的豐富經驗。
據史料記載,1949年8月9日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召開后,便成立了其常設機構協議委員會,之后11月13日更名為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關於地方委員會的決定》規定:“在普選的省市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各省市人民代表會議所產生的省市協商委員會代行其職權”。因此,歷史學家便將1949年11月13日確定為北京市人民政協組織的歷史開端。
2、通過人民代表會議為最終形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創造了成熟的條件。自代行人大職能后,就擴大了政府的民主基礎,使人民群眾親身體驗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代表在全會和小組討論中也尖銳地提出對政府的意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發揮,政府工作就有朝氣,就可以少犯或不犯官僚主義的錯誤。這就為北京市人大成立后的各項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是在新政協籌備會議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之前召開的。這是中國共產黨組織的一次有著重大意義的民主會議,是運用統一戰線政策接管城市,讓人民群眾參與管理城市的生動實踐。會議結束后,北京又開始積極探索人民民主政權向基層延伸的新路子。
記住這段歷史我們便能真切感受到北京人民迎接解放,渴望民主和建設新北京的熱情﹔透過歷史脈絡我們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及第一代領導人協商建國、擘畫未來的膽識和魄力。同時,我們也可以順藤摸瓜了解到北京市政協發展歷程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