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講、現場教學、實務培訓、分組討論……2024年11月19日至22日,民革山西省委會參政議政骨干培訓班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舉辦,民革山西省委會秘書長檀國榕出席開班儀式並作動員講話,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熊水龍、中山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珠海基地主任鄧長虹致辭,民革山西各市委會、省直屬基層組織參政議政骨干黨員50余人參加培訓。
民革山西省委會歷來高度重視參政議政工作,始終強調“參政議政是民革第一要務”“要舉全黨之力做好參政議政”,在民革山西各級組織和廣大民革黨員的履職奉獻下,2024年,民革山西各級組織累計報送各類建言獻策信息1200余篇次,被政協系統、統戰系統採用300余篇次,獲得省領導批示14篇次﹔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提交集體提案、大會發言50件,6件被列為重點提案。
此次參政議政培訓班,聚焦學思悟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論述,引導學員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和駕馭工作全局的能力,並將培訓成果轉化為解決突出問題、破解發展難題的實際行動,成為參政議政的行家裡手,努力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獻計出力。
培訓綜合運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研討交流”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邀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政協委員等專家學者,就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等內容進行深入講解,開展孫中山故居博物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地現場教學。
培訓中,中山大學馬克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文亮作了《凝心聚力抓改革 銳意進取促改革》的報告,詳細解讀了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並就民主黨派如何更好落實會議精神提出建議。
聽完該課程,民革陽泉市委會副主委朱建玲表示,我們將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之關切”,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發揮特色優勢,積極精准建言獻策,扎實推進社會服務,傾力助推鄉村振興,以高質量參政履職展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
廣東省政協原副秘書長黃慶勇以《我國政黨制度與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為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張緊跟以《〈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暨民主監督及參政議政存在的問題及思考》為題,廣東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肖莉以《加強黨外干部能力建設,提高民主監督工作水平》為題,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詳細介紹了民主黨派參政履職的實踐和要求。民革中央調研部三級調研員李智為參與培訓的民革黨員們作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輔導。
台上專家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地講解,台下民革黨員們聚精會神地傾聽﹔課間休息時,大家也抓住難得的交流機會,將自己平時遇到的問題與疑惑一一提出,爭先恐后地與專家熱烈交流。
“作為參政議政工作的一名新兵,我經驗還是很不夠,有太多要向大家討教的。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這次培訓班。”民革新黨員、太原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帆表示。培訓前,他便有備而來,提前准備好了與大家共同探討、交流的提綱。
和王帆一樣,不少參與培訓的民革黨員都有類似的想法,尤其是與參政議政經驗豐富的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不容錯過。
“這次培訓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個詞‘醍醐灌頂’表達,極大地拓寬了視野,引發了思考,明確了參政議政的切入點、方法技巧和努力方向。”民革黨員張振光說,“這次學習結束,我對做好參政議政工作的信心更充足了!”
“帶著課題去培訓”是本次參政議政培訓班的突出特點。為了提高本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前,聚焦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省委會確定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質生產力”“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發展領域和民生領域的重大課題,成立小分隊,讓學員們帶著問題參加培訓研討,結合老師授課,利用小組討論和課間交流時間,進行充分探討。培訓期間,學員們發揮界別特色、專業特長和自身優勢,積極開展交流研討、分享調研成果,涌現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優秀參政建言成果,近期將形成若干高質量建言信息。
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將4個白天排得滿滿當當,小組討論隻能安排在晚上,但學員們熱情依然飽滿,來到各自小組圍繞如何提升參政議政能力水平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分組討論、搭建多領域溝通交流平台等方式,積極拓寬了民革骨干黨員資政建言的思路,凝聚了參政議政合力。
培訓期間,學員們還赴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開展現場教學,踏尋先生成長歷程和革命足跡,繼承先生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堅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決心和信心﹔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入學習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和琴澳一體化布局等。
“四天的培訓,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超級快充”。培訓結束后,參訓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現場學習和集思廣益,提高了認識,打開了思路。此次培訓時間雖短,但內容充實豐富,收獲頗豐、能量滿滿。下一步,我們將把學到的參政議政工作金點子、好做法運用到具體實踐中,為助推我省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