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4年,湖北省把文旅工作放在全省經濟工作大局中謀劃,在完善文旅產業鏈條、加強項目建設和促進消費擴容等方面取得可圈可點的發展成績。
單從數據來看,全年湖北省內新增旅行社217家、三星級及以上飯店13家,丙級民宿3家﹔新簽約文旅項目234個,簽約額1216.22億元﹔在建文旅項目608個,總投資3607.42億元,建成開業項目116個﹔入境旅游人次同比增長45%,入境旅游產品交易額實現超四成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湖北省擁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世界自然遺產1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2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4項﹔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8個、中國傳統村落20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5項。深厚的歷史底蘊、多樣的自然資源與獨特的民俗文化為湖北省發展本土的文旅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湖北省文旅產業發展基礎良好,但是在品牌塑造與旅游線路整合方面,仍存在碎片化、同質化等問題。”1月16日,在2025年湖北兩會期間,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大學旅游學院教授胡芬表示。
事實上,距離成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還有一段“上下求索”的路需要走。如還需加強具有全球影響力旅游品牌的打造,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並挖掘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的潛力。
此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外公布,為實現“加快培育文旅支柱產業,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2025年湖北省將出台《關於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意見》,加快武漢、襄陽、宜昌、十堰、恩施等國際旅游目的地和荊州、荊門、黃岡、咸寧、隨州等特色旅游目的地,並進一步樹立融合旅游發展理念,推動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培育旅游發展新動能。
胡芬認為,湖北在打造精品文旅品牌方面可以分三步走。一是塑造特色品牌形象。以“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為核心定位,設計統一的品牌標識,融入湖北代表性的山水輪廓、古建筑剪影等部位,廣泛應用於景區、交通樞紐、宣傳資料等各個場景,增強品牌辨識度。
二是深入挖掘文化內涵。以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知音文化等為主題,打造沉浸式體驗活動,培育具有荊楚特色的文化標識。如在荊州古城舉辦“遇見楚風雅韻”節慶活動、依托黃麻起義遺跡推出“紅色記憶遇見之旅”研學活動、在古琴台舉辦“知音雅集”等。
三是推動品牌融合發展。擦亮長江文明、三國文化、武當古建等標志性文旅品牌,推出湖北文旅“十大精品品牌”。同時,鼓勵各地打造“一地一品牌”,如錨定文、武赤壁超級IP,推出區域公共文化品牌,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品牌活動體系。
在規劃精品線路方面,胡芬建議首先要整合優勢資源,以“文化場景化、場景主題化、主題線路化”為思路,根據文旅資源稟賦,串點成線,連線成廊。如打造長江三峽、英雄武漢、太極武當、神農秘境、紅色大別山等精品文旅線路,將湖北的山水美景、歷史文化、紅色資源等有機結合。
其次,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豐富產品類型,拓展定制化線路。開辟文旅新業態新賽道,培育沉浸體驗、研學旅游、歷史穿越等旅游新名片,針對年輕群體、親子家庭等不同群體需求,開發多樣化線路產品。此外,還可以設計“遇見”系列主題線路,呼應文旅品牌,挖掘“古韻湖北”“山水湖北”“文藝湖北”“煙火湖北”等細分主題下的文旅資源。
此外,胡芬指出,還可以通過邀請網紅博主制作短視頻、開設官方旅游直播等方式進行新媒體營銷,向網友展示荊楚美景、介紹游玩攻略﹔加強省內各地區之間的旅游合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跨區域的精品文旅線路,如:“神·武·峽”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線路,同時開展跨區域文旅合作,與重慶、江西、湖南、上海等周邊省市共創“長江文化遇見之旅”,擴大湖北文旅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打造湖北精品文旅品牌與線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發力。通過精准定位、精心規劃、精准推廣與精細保障,定能讓湖北文旅產業綻放新光彩,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胡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