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湖北
民革湖北省委會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     民革湖北省委會    2025年01月20日09:57

1月17日上午,湖北省政協委員、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民革恩施州委會主委許強代表民革湖北省委會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提升我省油菜產業韌性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口頭發言。

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其產油量佔國產油料作物的50%左右。油菜也是我省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2023年我省油菜籽總產286.09萬噸,連續4年突破歷史最高水平。我省油菜在種植產品、區域、科技方面優勢突出,形成了“世界油菜看中國,中國油菜看湖北”的格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提升我省油菜產業韌性,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是維護食用油供給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當前,我省油菜產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全產業鏈開發不足。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營養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市場對於含有適宜脂肪酸比例、高特異營養功能成分的菜籽油產品,以及以油菜花海為代表的觀光旅游的需求日益提升,隻注重油用的發展模式限制了產業價值鏈的延伸,我省油菜產業亟需向營養、健康、多功能方向發展轉變。

二是食用油品牌多而不強。中小品牌多、馳名品牌少、品牌壽命短,缺乏如四川“天府菜油”、山東“魯花菜籽油”等在國內叫得響的品牌。同質化產品多、溢價能力低,優質難以優價。缺乏高附加值技術、裝備,效益低、成長慢,知名大企業少,抗風險能力不高。產業大而不強,對生產、加工的帶動能力較弱。

三是冬閑田拋荒面積較大。由於缺乏適應機械化作業的高產高油優質新品種、種植規模較小、全程機械化生產農機農藝融合不足等因素,導致油菜種植效益不高,農民種植積極性不強﹔全省目前有超過800萬畝冬閑田拋荒,成為制約我省油菜產業發展的短板。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推進油菜全產業鏈開發。圍繞新時代產業發展需求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油用的基礎上拓展油菜的菜用、蜜用、飼用、肥用、藥用、觀賞等新功能。對各價值點進行全產業鏈開發,創建適應不同生態區的“油菜+”多功能高值化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動我省油菜產業向功能型、效益型、生態型與三產融合型發展方向轉變,穩步提升我省油菜產業附加值,以多元化開發增強產業發展韌性。

二、推動功能型高品質菜籽油品牌做大做強。持續加大對優質、營養、健康食用油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鼓勵支持優勢油脂加工企業進行提檔升級、產業鏈延伸與品牌文化創建,著力打造“荊楚糧油”等功能型高品質菜籽油國家知名品牌。發揮品牌對本地生產和加工的整體帶動作用,培育壯大油菜新型經營主體,探索構建基於縣域的油菜高質高效矩陣模塊,不斷擴大功能型高品質菜籽油“三品一標”產業規模。

三、推進冬閑田開發利用。制定完善產業保護政策,在油菜主產區設立冬閑田種植、良種推廣、糧油輪作專項補貼,加大對油菜生產機械購置補貼力度,將功能型菜籽油等產地化加工裝備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加強稻油輪作區冬閑田“卡脖子”技術與產品協同攻關,建立冬閑田不同輪作模式並在稻油輪作區大面積推廣應用,促進稻油兼豐與冬閑田周年綠色增產增效。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