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最北端的一個農業生產基地,成片的設施大棚與河北岸江蘇太倉市瀏河鎮鱗次櫛比的高樓隔水相望,這裡是哈密瓜研究團隊的試驗基地,也是民革黨員,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田甲璽平日裡工作的基地。
田甲璽200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植物生物技術專業,同年7月,作為上海市“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者服務於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而后進入服務中心花果科,正式加入哈密瓜研究團隊,自此便與這份“甜蜜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離開學校不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大棚裡觀察那些試種品種。在同一個大棚裡種上近10個品種的瓜,通過各個階段的各類測試、數據比較,找到更好的材料,選育新的品種”,田甲璽回憶,有一次,基地裡試種了一個“太空”品種,第一年收獲的成績單讓研究組很是興奮,因為不論是品相和各項數據都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后期由於“突變”后的性狀無法保持穩定,經過多方努力,最后還是不得不放棄這項研究,但整個過程為“太空種子”研究積累了第一手數據,也為后續其他工作提供了支撐,這讓當時還是新人的田甲璽印象深刻,也讓他對這項工作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在常人看來,與土地打交道,乏味枯燥,但田甲璽卻樂在其中,用他的話來說,這是對土地有感情。多年來,田間地頭和實驗室就是田甲璽的主戰場,他用3年時間掌握甜瓜無土栽培技術,5年時間掌握設施大棚的環境控制,10年時間掌握水肥管理技術和西瓜甜瓜形態診斷技術,熟悉各種設施園藝資材的特點性能,根據氣候特點和栽培作物的特性選取合適的園藝資材……他始終執著於這份“甜蜜”事業,深處科研、生產和推廣一線,專注於西瓜甜瓜栽培研究、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以及農業技術推廣等工作。
談及多年來的工作收獲,田甲璽介紹,“黃化褪綠病毒病的”和“早衰”曾是兩個困擾秋季哈密瓜生產最為主要的難題,為了能以相對低的成本解決這個問題,團隊創新探索出了秋季哈密瓜雙蔓整枝栽培技術,通過對耐熱厚皮甜瓜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將厚皮甜瓜的上市期從10月下旬提前到了9月下旬,拉長了滬產哈密瓜的供應期,填補了“十一”前后優質哈密瓜市場的空白,大大分散了秋茬哈密瓜種植的經濟風險。可以說,這個模式打破了夏秋茬哈密瓜推廣工作的瓶頸,又經過多年摸索,小果型西瓜春季單蔓高密栽培技術和中果型西瓜夏秋栽培技術也日臻成熟,這樣,在保証品質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產量,為“嘉定雙鮮”品牌建設和夏秋西瓜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育種是一項耗時長,出成果慢的工作,自2011年開始,田甲璽所在的團隊就開始進行西瓜育種工作,經過一系列材料搜集和種質資源創新,他們成功育成高抗枯萎病小果型西瓜品種“紅小鮮”,而后,團隊又育成了高品質中抗枯萎病黃瓤小果型西瓜品種“黃小鮮”,該品種目前也進入了新品種登記流程。“紅小鮮”與“黃小鮮”作為嘉定區特色品種於2022年啟動“嘉定雙鮮”品牌建設,助力本地西瓜產業高品質發展。2024年,團隊推出耐熱西瓜品種“悅夏”,解決了上海本地出梅后沒有優質西瓜的問題,這對於夏秋西瓜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目前,田甲璽主要負責哈密瓜研究所西瓜甜瓜種子生產工作,“哈密瓜秋季制種過程中不利因素較多,要通過調整種植時間和蕾期授粉等手段確保了坐果整齊度和雜交種子的純度”,田甲璽說,現在已實現便利化的大規模採種,將採種時間從之前接近一個月縮短至現在數天,大幅度降低了採種的勞動力成本。
為防范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帶來的風險,田甲璽借鑒歐美和日本的種子消毒技術,經過多次試驗后撰寫《哈密瓜細菌性果斑病藥劑防治實驗》和《苗床藥劑灌注防除細菌性果斑病試驗》兩篇報告,形成了一套穩定的種子消毒技術,保証種子健康無毒,為上海市嘉定區西瓜甜瓜的發展提供種源和種苗支撐。
田甲璽是民革上海市嘉定區委會三農委主任,多年來,他滿懷對黨派工作的熱愛與關注,結合本職,深耕“三農”領域研究,他所撰寫的社情民意:《關於近紫外線透過抑制型棚膜使用的建議》獲市政協採用、關於將新德裡番茄曲葉病毒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的建議》獲民革中央採用,《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的建議》獲市政協和民革中央採用。
不僅如此,田甲璽連續兩年深度參與民革上海市委會課題工作,作為課題執筆人,承擔課題《關於打造都市特色農業品牌的建議》,其成果作為界別提案提交政協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今年市“兩會”,他的課題《關於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建議》作為大會書面發言提交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三農’一直是民革參政議政的重點領域之一,我作為一名‘三農’工作者和民革黨員,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和崗位優勢,來為這項工作貢獻我的力量,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雙向收獲”,田甲璽坦言,“初心”和“奉獻”一直都是他做好各項工作的源動力。
在上海市嘉定區哈密瓜研究組裡,大家都秉持著這樣一個信念——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堅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田野遼闊,田甲璽的步伐從未停止,未來,他也將繼續在這廣袤的田野上默默耕耘,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