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郭乃碩向大會報到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的支撐和保障。”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吉林省委會主委郭乃碩告訴記者。一年來,他圍繞東北地區生態法治建設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履職建言。
鬆花江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是東北的母親河。近年來,長江保護法和黃河保護法的實施,以及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讓郭乃碩深受啟發。生長在鬆花江畔的他,對這條河流、這片土地充滿眷戀,同時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去年全國兩會,郭乃碩提交了關於制定“鬆花江保護法”的提案,提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法治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鬆花江流域保護和發展。
水利部對提案進行了肯定性答復,但這並沒有讓郭乃碩的腳步稍有停歇。科學精准選題后,連續多年深入調研,持續提交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是郭乃碩始終堅持的履職方式。正是他的這份執著,先后推動了生物安全法和黑土地保護法的實施。推進鬆花江保護盡快立法,是他新的期待、新的目標。
去年全國兩會后不久,郭乃碩又率隊赴鬆花江吉林省段主要流經的白山、吉林、白城等地,共同學習借鑒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協同治理和協同立法成功經驗,圍繞助推鬆花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進行深入調研。
郭乃碩還邀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的民革參政議政咨詢專家,先后主持召開三次中山懇談會,充分發揮“外腦”作用,不斷打磨調研報告。每一場懇談會都是一場“頭腦風暴”,誕生出很多“新點子”,碰撞出很多“新火花”。
作為民革吉林省委會“一把手”,郭乃碩同樣把推動法治建設作為民革參政履職的著力點。去年11月,郭乃碩在長春主持了一場以“法治護航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周三下午大講堂”,通過學習鄉村振興促進法,引領民革黨員樹牢法治思維,立足省情實際,進一步發揮參政黨作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講座后,郭乃碩率隊到中國政法大學調研,就東北地區生態法治建設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建議。調研座談會匯聚了法治領域的知名學者,大家結合專業領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2024年12月,郭乃碩率調研組到中國政法大學調研
“我們將認真梳理、充分吸納大家的建議,力爭形成高質量建言成果,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郭乃碩在座談中說,“我們希望與各位專家學者建立長期聯系,歡迎大家多到吉林走一走、看一看,領略吉林秀美風光,為吉林振興發展把脈支招。”
諸多努力,推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過積極策劃、協調,去年年底,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嫩江灣旅游區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鬆花江流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機遇。
除此之外,郭乃碩同樣關注的還有糧食安全問題。吉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他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提出建議,呼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郭乃碩認為,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力量。雖然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糧食安全基礎越發鞏固,但客觀上依然存在種糧農民利益保障體系不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郭乃碩建議建立立體化工作體系,將農民種糧政策貫穿農業生產全過程,將糧食主產區補償體現在各個方面,將糧食生產保障細化到每個環節,真正解決“誰來種”“在哪種”“放心種”的問題,有效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政策落實,激發農民和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熱情,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賦能。
調研下真功,履職用真情。多年來,郭乃碩提交提案的選題線索多數來自民革工作一線的觀察與思考。例如,民革吉林省委會積極探索央地聯動模式,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北向新通道進行調研,推動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成立,舉辦的民革企業家助力琿春海洋經濟合作發展投資促進大會取得豐碩成果。今年全國兩會,郭乃碩將繼續就助推海洋經濟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提出對策建議。來源:《團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