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民革新聞宣傳工作通氣會2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海涵)2025年全國兩會民革新聞宣傳工作通氣會2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會上,民革中央調研部副部長楊懷東介紹了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提出的有關意見建議的情況,其中包括“關於推進兩岸鄉村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建議”。
在問答環節,中評社記者問及,“關於推進兩岸鄉村深度融合發展議題,民革中央是否有相關調研?在調研過程中關注到了哪些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特色和趨勢?”
民革中央祖統專委會辦公室干部、聯絡部一處副處長王承丞介紹,就兩岸鄉村深度融合發展,民革做了許多調研,除了向各地發送函件溝通之外,民革還赴福建、四川、廣西等地調研。“福建是兩岸鄉村融合以及農業合作的重點省份﹔四川大涼山台灣青年林書任種植油橄欖的故事也十分有名﹔廣西一位台商種植寶島美人椒很成規模,帶動當地就業和產業發展。”
在調研中,王承丞觀察到,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有三個特點。一是產業融合。“我們在南充看到了橙汁工廠和杏鮑菇工廠,不同於簡單的農業種植,這些工廠的生產存儲鏈條十分完備,台資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經驗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二是結構升級。王承丞舉例說,台商在江蘇淮安創辦的一個蝴蝶蘭生產基地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蝴蝶蘭生產基地,規模很大,管理水平很高,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兩岸鄉村融合例子。
三是不斷創新。王承丞介紹,在廈門海滄,台灣青年擔任“村官”,帶領老百姓扶貧,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王承丞表示,推進鄉村振興,兩岸同胞都大有可為,這也是兩岸同胞共享中國夢的平台,希望將來有更多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