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年度好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答復並推動落實——對於一份政協提案而言,這些幾乎可以說是它的最高榮譽。去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河北省委會主委何秉群帶來的《關於加強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提案》在近6000件提案中脫穎而出,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共鳴,不僅被列為“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重點提案”,也將“全國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之銜收入囊中。2024年是何秉群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履職的第二年,提案何以一言中的?何秉群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履職心得。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加強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對凝聚民族精神、維護國家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革歷來具有愛國傳統。作為一名民革黨員,要始終堅持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精神,高度重視國家安全與民族復興。”
“我長期從事法律工作,了解全民國防教育總體情況,期待在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法治化、制度化建設方面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
社會需求、專業背景、民革歷史傳承與家國情懷——多重責任感促使何秉群為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主動發聲、積極行動。“全民國防教育看似‘小眾’,實則關乎民族精神根基。”
談及上述提案得以榮獲好提案的原因,何秉群告訴記者,“冷問題”需要“熱思考”,要善於從“冷領域”中挖掘“熱價值”,為國家長治久安建言獻策。除此之外,內容上還要注重以“小建議”撬動“大提升”。“提案未必都要追求‘大而全’,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也可能激活整個體系的提升優化。提出提案的過程,就是踐行‘調’以務實、‘研’以致用的過程。”何秉群說。
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行責任的重要方式。好提案應具備哪些條件?如何才能發出百姓叫好的好聲音?
對此,何秉群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在他看來,一份好提案需要具備選題精准、調研深入、建議中肯、效果明顯等多種要素。
如何把調研做深做實?何秉群總結了三個“運用好”——一是運用好“蹲點式”“沉浸式”調研方式,深入調研對象,近距離接觸實際,詳細了解、記錄所看所聞所聽,提高調研結果“鮮活度”﹔二是運用好“穿透式”走訪,在深入剖析部分復雜問題時,可與基層一線群眾進行“一對一、面對面”交流,打消被調研對象顧慮,鼓勵其暢所欲言,增強調研成果“真實性”﹔三是運用好“智能化”輔助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抓取、碰撞相關網絡數據,並生成調研所需的數據分析報告,提高調研成果“可視化”。
與何秉群交談中,記者不由得被他務實的作風和嚴謹的態度深深打動。千字文章之下,原來是數場的會議、數十次的調研、數百份的材料,在一次次訪談、暢談、懇談中筑成的堅實基底。
在調研扎實、情況真實、材料翔實的基礎上,建言如何起到務實之效?何秉群認為,提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所列建議要同時具備治標和治本的功能,建議內容要明確、具體,具備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推廣性,便於被提案承辦單位將提案建議轉化為務實工作舉措。
“在《關於加強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提案》中,我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從利長遠的角度提出理順制度機制、夯實基層基礎等建議,從謀當下的角度提出分類分段施策、改進方式手段等建議。這樣的提案建議便於有關單位採納,也有利於全民國防教育有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何秉群介紹。
令何秉群感到欣慰的是,去年,這份提案很快得到了一系列的回響:中共中央宣傳部作為提案主辦單位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全民國防教育領域改革,推動《國防教育法》修訂工作,研究制定《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大綱》﹔2024年4月25日,全民國防教育專項工作機制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軍地各有關方面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有關干部學院等計劃將國防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內容﹔12部門印發《關於組織開展2024年“全民國防教育月”活動的通知》……“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我想這是一份提案最好的歸宿。”何秉群說。
採訪最后,何秉群向記者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參加全國政協及河北省政協會議35次、調研30次,累計走訪企業、社區、機關單位、群眾合計60余次……
是“啄木鳥”也是“工程師”,何秉群這樣形容自己的履職之路。“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把‘提出好提案’作為重要價值追求,既要善於當‘啄木鳥’發現真問題,更要精於做‘工程師’提出好對策,讓政協提案成為連接中共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在新時代政協舞台上書寫好政協委員履職答卷。”他說。
(吳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