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5>>2025年民革參政議政專題>>履職故事
張弓代表: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2025年03月05日10:12

2月17日,到新鄉市、輝縣市調研國有糧食企業﹔2月18日,到河南省証監局,河南省科技廳調研……全國兩會臨近,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河南省委會主委張弓的調研日程還是安排得滿滿當當,他正為完善今年兩會提交的建言作准備。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無論是作為人大代表,還是身為民革黨員,調查研究都是我的必修課和基本功,也是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願的重要渠道。”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年,張弓有了更多的履職心得。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也是民生關切所系。作為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弓深知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安全問題也一直是他關注和建言的重點。

去年全國兩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張弓提出了《關於推進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落地見效的建議》。他認為,通過制度創新建立糧食調入省份對糧食調出省份利益補償的機制,既可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的積極性,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又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實現共同富裕。

“要構建糧食省際補償機制相關支撐體系,構建全國統一的省際糧食購銷實時監測交易平台,科學設定糧食補償指導標准和動態標准,推進糧食補償資金來源與方式多元化。”張弓的上述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認真辦理。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這更讓張弓倍感振奮。“河南是農業大省、產糧大省,相信在中央統籌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一定會迅速落實。”他說。

糧食安全不僅要關注國產糧,也要關注進口糧。去年全國兩會結束后,張弓多次帶領調研組赴鄭州、開封、新鄉,以及北京、湖南、海南等省內外多地進行深入調研,對我國目前面臨的糧食進口輸入性風險進行全面分析。今年全國兩會,他計劃就防范糧食進口風險、保障國內糧食產業安全等方面建言。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必須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群眾冷暖安危放在心頭。”這是張弓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履職的最大動力。

心中有牽挂,腳步更顯堅實。過去一年,張弓常常深入基層一線,走到群眾中間,走到百姓身邊,用腳步丈量民生,用建議反映民意。用他的話來說,“坐在辦公室裡聽聽匯報寫出的都是材料,腳上沾著泥土筆尖才能流淌出有溫度的民聲”。

記者採訪時,在張弓的辦公桌上發現了一沓厚厚的稿紙,隨手一翻,上面記錄的全是其調研所見所思和針對問題想到的一些初步建議。“平時我都是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就趕快記下來,方便以后整理,也能防止遺漏遺忘。”他笑著解釋說。

一次調研座談中,張弓偶然聽到有家長反映近幾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有明顯增加,頓時心頭一緊。“未成年人犯罪問題頻發不僅關乎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長,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張弓當即決定將之作為調研重點,一段時間內來回奔波在學校、家長、學生和法律工作者之間。

“要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各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的綜合治理體系和犯罪預防工作體系、建立多元化管理機制和聯動機制、落實分級干預、強化控輟保學。”張弓告訴記者,這也是他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重點。

此外,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較低、農民醫療保障不足、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情況不理想等問題,張弓也相應准備了多份建言。

“民生無小事,事事連民心”。張弓表示,他將以“人民代表為人民”的責任擔當,多深入田間地頭、鄉村社區,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展調研建言,真正當好群眾的“代言人”。(記者 黃昌盛 特約通訊員 盧群朋)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