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貴州
王世杰《人民政協報》發文: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2025年03月07日18:10

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王世杰

《人民政協報》(2025年03月04日 第 10 版)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傳承了中華文明“兼容並蓄”“合而不同”的智慧、“天下為公”“協各萬邦”的理念,融入了現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內涵,以合作、參與、協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屬性,具有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和維護穩定的重要功能,實現了執政與參政、領導與合作、協商與監督的有機統一,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提升了多黨合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展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顯著優勢:一是實現利益代表的廣泛性。能夠更好地代表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拓寬、暢通各種利益表達渠道,全面、真實、充分地反映各社會階層人士的意見建議,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和協調各方關系。二是體現奮斗目標的一致性。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形成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共同的行動,匯聚起強大的社會合力,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三是促進決策施策的科學性。通過政黨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等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能夠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四是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性。著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對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履職盡責的支持保障,能夠優化政治資源配置,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國家治理的體制機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來自貴州,這裡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生動實踐地。在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等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各方科技、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人才資源匯聚貴州,從參與扶貧開發、脫貧攻堅,到助力貴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從推進“畢節試驗區”“黔西南試驗區”的規劃建設,到實施“畢節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貴州多黨合作示范區”的創建,在助力貴州交通水利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提升地方治理效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助推貴州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高人民素質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貴州的實踐証明,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框架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一心、共商國是,積極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在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統籌資源、促進科學民主決策、實現國家發展目標、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我們要對標高水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要求,恪守合作初心,強化責任擔當,提高履職能力。自覺做到“講政治、重團結、干實事、守規矩”,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決自身問題能力。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民之關切”,把自身所長與服務中心大局所需緊密結合,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見。以履職盡責的新作為,為我國多黨合作事業新氣象增光添彩。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