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一場題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治理”的調研懇談會在貴陽舉行。這場懇談會的召集人,正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大學教授陳前林。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前林
一段時間以來,陳前林相繼前往湖北、四川等省份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走訪調研,積極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獻計出力。他還充分發揮在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治理研究等方面的多年經驗,為貴州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言獻策。
前段時間,陳前林又前往貴州勝威凱洋化工有限公司技改現場調研。該公司技術中心總經理李海艷介紹:“技改完成后,氟的回收量將超3萬噸。”
陳前林邊聽邊看邊思考,他說:“目前,氟回收的經濟價值很高,省內許多企業都有相關項目,貴州磷化集團擁有世界領先的磷礦共伴生氟資源制取無水氟化氫技術並實現產業化推廣應用,但從調研走訪的情況來看,氟資源綠色高效的產業化道路,還需群策群力,發展任重道遠。”
陳前林認為,磷、氟化工耦合,以及磷礦其他共伴生資源高效利用的發展新路徑,都值得認真研究:“磷礦共伴生氟、碘資源的高值化耦合利用,有望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帶動產業生態不斷優化發展。”他舉例說,貴州磷化集團回收利用磷礦伴生的氟資源生產的無水氟化氫,為我省發展氟化工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供給,並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成功應用。
陳前林還強調,傳統產業不等於落后產業,大宗固廢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也需要新質生產力。他建議,加強產學研用協作,把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產業源頭減少固廢量,同時積極推進固廢利用在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深度融合,實現磷石膏、煤矸石、赤泥等工業副產的“重生”,拓展產業增長的潛力空間,帶動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鋁加工等向新、向綠發展。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