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回顧過去一年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對今年工作作出部署。
代表委員認真聆聽,用心審議討論,認為報告總結過去一年發展成績實事求是,部署今年工作目標明確、舉措清晰,是一個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好報告。民革黨員中的代表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哪些看法建議,本網陸續為大家刊出。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鄧乾春:
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主要任務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提出要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2025年我國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4萬億斤左右,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挖掘油料擴產潛力,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在糧食安全上“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作為一名油料科技工作者,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領會和認真落實報告精神,通過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協同攻關,在油料產地加工、全組分利用、油脂合成生物學等領域,持續推動我國油料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為實現企業增效益、農民增收提供關鍵核心技術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四川省委會副主委裡贊:
報告對2024年總體工作用了兩句話來總結並展開論述:一個是“穩”的態勢鞏固延續,另一個是“進”的步伐堅實有力。近年來,面對國際國內雙重矛盾的疊加,我們還能保持經濟總量5%的增長,這個成果實屬不易。進的步伐堅實有力,主要在於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2024年,我們不僅在科技創新方面,而且在新質生產力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是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的,顯得更加不易。下一步,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和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結合本職工作,把報告當中所部署的十項工作加以落實,團結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為實現2025年的奮斗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山西省委會副主委趙素卿:
政府工作報告既有宏觀戰略的全局視野,又具微觀施策的民生溫度。報告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更是面向未來的行動綱領。特別是報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民營經濟發展做出立法保障、創新與開放聯動、痛點施策等制度化、協同化、精准化安排部署,既延續了“民營經濟是現代化建設重要力量”的定位,又通過“人工智能+”“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新抓手推動民企向高質量轉型。我深信,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民營經濟在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的雙重驅動下,必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更強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
我對報告中關於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及鄉村振興的部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明確了自身的責任與使命。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推動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為農業現代化和糧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撐。南京財經大學近年來在糧食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糧食物流與供應鏈、糧食經濟政策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學習報告后,我更加堅定了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信心,也認識到高校應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協同創新,將科研成果應用於糧食生產實踐,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畫院院長孔維克:
報告中提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這一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經濟發展的潛力,旨在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並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報告還提到2025年將啟動“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深入分析新的階段性特征,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謀劃重大戰略任務、政策舉措和工程項目,以更好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報告明確了2025年的發展目標和政策方向,涵蓋了經濟增長、就業、民生、生態環境、能源安全等多個領域,體現了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提振了全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奔向美好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