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稿件上傳>>民革湖北
鄭軍委員:改革考試制度 提高教師資格証“含金量”     黃浩    2025年03月14日15:34

關於教師資格証的改革,近年來一直呼聲不斷。

幾十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供給早已打破了師范院校單一供給模式。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大量非師范專業高校畢業生通過“考証”加入到教師隊伍中,從根本上改變了計劃經濟時代師范生定向就業的局面。數據顯示,2021年有1144.2萬人報考教師資格証,其中800萬報名者是非師范生。近年來,這一數字更是持續攀升。

當大量非師范生進入教師隊伍,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就曾提出,目前的“國考”制度設計,對於師范類專業應考生和非師范類專業應考生均採用同樣的資格篩選、考試內容與評價體制,無法體現應考者在職前培養中“專業”培養與“非專業”培養的差異。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特別關注到“教師資格重理論輕實踐、考試體系固化”這一問題。“從國內外來看,律師、醫生、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考試或認定,一般都要求從業資格申請人具有一定的專業學習或職業從業的經歷方能參加相關考試,且考試具有很強的選拔性和較高的專業水准要求。相對來看,現行教師資格考試對申請者的這些要求並不嚴格。”鄭軍表示。

鄭軍在調研中還了解到,部分非師范專業畢業教師由於職前未經過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教師專業技能訓練,入編后專業匹配度不高,教育專業素養與學科素養不足,與師范專業畢業教師存在較大差距。

由此看來,改進教師資格考試制度以選拔優秀教師,特別是提升非師范專業畢業教師的專業性,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鄭軍建議在教師資格証考試中進一步優化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大綱和框架,突出教育教學理念和能力的考核,提高面試模塊的比重和靈活性,嚴控教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可以規定高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必須到師范院校相關專業或專門機構接受半年以上的師范專業課程學習和職業技能訓練,且考核合格后方有資格參加教師資格考試。”鄭軍說。

他還建議由師范院校及相關專業牽頭,組建專業化的教師職業培訓機構,定期開展教師職業培訓機構的資質評估,並委托這些機構面向社會開展教師資格考試中的教師教育實踐能力培訓業務。同時,推進師范專業招生和培養制度改革,加大定向計劃招生比重。比如,在高考志願中明確各類師范專業招生報考要求,實行師范專業招生面試和資格審查制度,建立在校師范生動態淘汰和補充制度,根據學習成績和從教意願,加大師范生動態調整力度,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

“要把中小學教師資格証的獲取視為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能是知識導向的‘一考定証’。”鄭軍說。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