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施銀齡教師行動計劃,既盤活了老年人力資源,又緩解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問題,推動教育公平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關注銀齡教師行動計劃。
2023年,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其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保障勞動適齡人口充分就業基礎上,挖潛廣大退休教師政治優勢、專業優勢、經驗優勢,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營造終身學習的文化氛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鄭軍告訴九派新聞,截至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2.9億,佔總人口的20%以上,社會面臨勞動力短缺、養老壓力加劇挑戰。同時,隨著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結構性矛盾凸顯,西部地區、農村及偏遠地區教師資源匱乏,年輕教師流動性大。
但在調研中,他也發現了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經費待遇偏低,崗位吸引力不足,限制講學教師示范引領作用發揮等問題。
他說,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規定,銀齡教師年人均工作經費為2萬元,待遇偏低,難以吸引城市高職稱、高水平的退休教師參與。
他也發現,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人口淨流出率高,出生率低,學齡人口減少,學校逐步撤並數量減少,布局分散,部分鄉鎮僅剩一所初中或少數小學。銀齡講學教師若需到異地講學,將面臨交通不便、食宿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風險等問題。
基於此,他建議,可以構建梯度化待遇體系,提高經濟待遇,完善福利保障,拓寬招募渠道,增強崗位吸引力。“在現有2萬元/年的基礎上,按地區經濟水平和教師職稱實施梯度化、差異化補貼,尤其是對具有高級職稱或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教師,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
針對農村學校撤並和講學地域限制問題,他建議,可以放寬銀齡教師講學條件,允許退休教師在原單位或鄰近學校任教,減少異地通行成本。對因學校撤並無就近崗位的教師,酌情提供跨縣調配的交通補貼。
他還建議,建立省域銀齡教師資源庫,動態監測縣域師資缺口,按需調配教師﹔推廣“省招縣管校用”模式,確保資源精准下沉。同時,探索“共享教師”機制,鼓勵銀齡教師在多校輪崗或開展線上教學,擴大服務覆蓋面,降低區域資源失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