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民革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出席开幕会并作题为《弘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的讲话。[详细]
6月5日晚,在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前夕,民革中央举办“百年回望 薪火相传——黄埔师生后裔联谊沙龙”,邀请了参加研讨会的黄埔师生后裔、港澳台和海外嘉宾,以及部分在京黄埔师生后裔中的民革党员等,共忆历史、追忆先辈、畅叙友情、希冀未来。[详细]
这是一场有关历史的学术研讨会,关键词有两个——“孙中山”和“黄埔军校”。
郑建邦指出,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具有深厚的红色传统,铸就了“爱国、革命”的核心基因。在黄埔精神的激励下,黄埔军校师生为中国近现代史书写了不朽篇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珠江水浩浩荡荡,从广州长洲岛旁流过,不休不止。一百年前,就是这滔滔江水伴随着黄埔军校学生整齐的口号声在历史长河中穿流而过。有志青年高喊着:“到黄埔去!”——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佳话在这里诞生。
有一种光芒,叫家国情怀;有一种精神,叫黄埔精神。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近现代中国一所闻名中外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这所学校,承载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和风雨,联结了海峡两岸的情感与记忆。百年光阴弹指一挥,“黄埔军校”的名字至今仍熠熠生辉。
“马首悬新月,三军气若虹。夜寒茶当酒,星斗落杯中。”提起父亲覃异之的过往,民革北京市委会妇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覃珊总会想起这首父亲在抗战期间追击日寇时所作的诗。
100年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列强侵凌、民不聊生的危亡关头,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一批又一批黄埔师生秉承“爱国、革命”精神,东征北伐、抗日救亡,流血牺牲,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