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成员风采
梁鑫华副会长:如何把握数字文化建设新机遇?         2021年01月22日14:0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披露,其中6次提及“数字化”,对服务业、金融、公共文化、政府、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等多方面提出要求。

1.在理解把握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真正含义上下功夫

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什么是数字化,就要先了解数字化的前辈——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最直接的诱因是信息化,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后传播到西方。广义上的数字化,强调的是“数字技术对商业的重塑”,信息技术能力不再只是单纯的解决企业的降本增效问题,而应该成为赋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的核心力量。数字化要在整合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效能。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美国DEC等公司的推动下,信息化开始席卷全球。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而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如衍生出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概念。可以说,当一个企业或组织乃至社会,随着技术进步而采用全新的创新方式来开展业务时,他们就是在实施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使得资源配置更有效。从文化层面来讲,数字化可以将文化传播得更广、更深、更远。

2.在数字文化产业与核心硬件技术联合发展上下功夫

文化和科技相结合,成为今天文化传播、文化表达的一个载体。5G时代,传统的文化资源加速数字化。“十四五”规划中,我国将从科研开发、融资应用等方面,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5G、集成电路、半导体为代表的芯片相关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数字文化产业头部生产企业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集中力量突破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从长远出发,优化产业布局,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对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指导、制度设计、政策支撑,合作乃至并购一部分有创新潜力的中小微芯片研发公司,加强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储备,形成行业闭环,打造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数字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力争在最关键的芯片技术领域拥有自身的知识产权。数字文化产业应在国家的统一布局下,扬长避短,围绕市场实施精准的专业化、类型化分工,避免同质化、无序化市场格局,瞄准制约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文化的国内大循环发展道路。

3.在生产供求匹配的高质量数字文化产品上下功夫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生产数字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文化产品飞速发展,可以说占据了互联网文化传播的半壁江山,而长视频内容发展相对缓慢,优秀的中长视频数量不多,类型较为单一,成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短板。中长视频过去发展比较缓慢,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网速制约,随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这些传播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将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随着相关文件政策的出台,数字文化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期。国家有关部门可建立国家级数字文化投资基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推进数字文化服务软件建设,加大对优质中长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高质量数字文化产品生产体系。

4.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市场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到巨大影响,新型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作为一种以文化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的新兴业态,具备着传播便捷、需求旺盛、互动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将成为未来引领新消费的重要引擎。扩大消费,是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国内大循环格局最重要的环节。数字文化产业中一切内容生产和软硬件技术支撑,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和扩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要提升人民的消费动能,就必须不断增加国人的可支配收入。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和支撑。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类的体验消费需求成为融合各种产业界限的融合剂,极大增强了文化的融合和扩散能力,文化产业也成为体验经济最典型的代表。从“特色产业小镇+体验式文化”的旅游,沉浸式的艺术展览,数字化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到实体书店的革命等,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达到更好的体验,体验需求也带来了文化产业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体验需求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的经济功能,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而且还拥有巨大的弥合能力,使各种产业的边界日益融合,从而产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后疫情时代实体经济逐渐进入主体化、体验经济的时代,文化产业服务也必将走向体验化。全面构建出“数字资源整合—数字人文创意—数字生产与传播—数字消费与展示”多环节一体化的“数字文化生态圈”系统。

(作者梁鑫华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

 

专题推荐

  • 民革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中共中央统战部|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全国工商联| 欧美同学会| 黄埔军校同学会| 中华职教社| 新华网| 中新社|
    人民网| 团结网| 人民政协报| 中国政协新闻网|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网中国政协频道| 中华南社学坛| 毕节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