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对义务教育公益性的坚守,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志武建议,尽快启动修改义务教育法,将有关减轻校内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的内容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对义务教育公益性的坚守,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推动中小学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
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下,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有关部门随之紧锣密鼓联合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新规,共同谋划、合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马志武说,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开展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查处违规培训广告和核查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情况等工作,“双减”工作已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以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为例,96.42%学生和96.54%家长表示满意。
马志武表示,从各地的落实情况看,“双减”政策推进中也遇到不少难点,如有的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由于理念的偏差和利益的关联,执行中尺度不统一、推进不平衡;有的教培机构虽然表面拥护,但也有暂时避避风头,等过段时间热度下降再卷土重来的打算;有的家长心存纠结和焦虑,担心孩子在学校接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一些地方出现了“私人家教”,学科类培训正以各种变异、隐形的方式,转向地下和家庭,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难度。
同时,“双减”政策推进中衍生的一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比如,教师的工作时间拉长,工作强度增加,如何落实教师关怀,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小规模学校的课后服务经费不足,如何给予保障支撑课程需要?学生减出来的空间和时间该怎么用才能更高效更科学?家庭教育指导如何更加专业精准?
马志武表示,以上问题,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对义务教育法治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比如,“营转非”“备改审”、预收费资金监管等是否“于法有据”,“双减”执法主体特别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及监管职责等有待明确,课后服务的标准及成本分担保障机制缺失,等等。完善义务教育法律规定,提高义务教育依法治理水平显得尤为急迫。
马志武表示,当下推进“双减”政策纳入法治轨道,把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上升为法律的具体条文和明确规定,从而为“双减”工作确立稳定、公开、规范的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并使这种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得到统一适用和一体遵循,有效发挥法律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马志武建议,尽快启动修改义务教育法,将有关减轻校内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的内容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完善教师激励制度,解决好课后服务师资、场地、经费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满足学生和家长高质量教育需求,并对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法律保护,为全力推进依法治教、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来源:人民网南昌 记者秦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