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曾经靠经验,现在主要靠技术。”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说,为了让农民从单方面的经验发展上升到一定的规模化智能化生产,今年全国两会他的建议主要是关于在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背景下完善脱贫农业产业链,以及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为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深入基层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
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魏洪义积极履职,坚持深入基层调研,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去年,魏洪义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聘为蚕桑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后,带领团队在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开展桑树主要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使225亩示范区桑园的桑螟危害率降低33%,桑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率降低40%以上。此外,他们还在乐安县对48名蚕桑户和乡镇农技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他们线上销售蚕桑产品,广受农户欢迎。
去年,为了解智慧农业在江西推进的进展,魏洪义在为期5个月的时间里,深入多个与智慧农业相关的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在掌握多项一手调研数据后,魏洪义建议,要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单元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吸纳和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魏洪义提出要提高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力,完善和提升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合理布局,提倡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节约发展,从而让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为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农科师生要接地气
魏洪义有着长达30余年的一线教学经历,在与学生相处中他发现,农科类专业课程要接地气,农科师生更要接地气。
从2019年开始,江西农大依托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专业人才等资源建设了7个科技小院,实现学校科技服务再升级。魏洪义介绍,专家团队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生)长年驻扎科技小院,深入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与种植户、养殖户吃住在一起,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知识,把课题科技成果在当地进行转化。“希望我们农科专业的学生,在全面摸清农业农村的情况下,能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魏洪义说。(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 记者卜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