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商务部印发的《“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中,业态和模式创新被放在突出位置,同时,结合当前外贸发展新形势,丰富了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鼓励海外仓、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近几年,保税维修作为新业态正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政策倾斜支持,通过加工贸易“放管服”改革,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系列创新政策落地实施,一批企业试点业务得以有序开展。
但是,伴随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内保税维修新业态发展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滞后于其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大力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维修再制造及其配套企业之间,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之间的联动与依存度日益紧密,缩短维修周期,节约成本是个突出问题。如航空维修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链上的企业有些位于综合保税区内,有些位于综合保税区外的其他城市。飞机维修企业在保税维修期间从境外来的保税维修飞机上拆下来的送修附件需要运至国外,再运回国内的其他维修企业进行修理、检测、升级等相关工作。来回运输耗时长,修理及运输成本高昂。二是多部门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对维修产品界定、监管边界以及固体废物认定标准不明确也影响了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整合产业链、完善加工配套服务,制约了综合保税区内集研发、制造、销售、租赁、维修、再制造、配送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的形成。为培育壮大保税维修企业主体,做大做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产业集群,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副主委 蔡庆锋提案建议:在今年已经明确增设27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的基础上,再增设保税维修和再制造综合试验区,使六种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协同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在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试点工作开展较早并有一定创新成果和经验的区域,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借鉴分批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经验,参照金融“沙盒监管”模式,划定包括海港和空港、综合保税区及区外联动的试点区域,明确试点内容、下放审批权限,持续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创新试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监管可控为底线,支持综合试验区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创新,通过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解决企业的现实业务需求,为我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先行先试体制机制。
二、以政策创新为导向,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利用关键性部(组)件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不断拓展包括保税租赁、集团保税、保税分拨和保税拆解等更多创新业态。逐步扩大维修产品目录,如“试点允许在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下涉及禁止进口旧机电产品清单限制”。探索试点区内区外联动的产业链互补经营模式,建立境内关外和关内一站式的保税维修和再制造服务平台,在监管可控的前提下,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健全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将试点产业领域扩大到高附加值、高技术、符合环保要求且市场可持续的产业、行业和企业。
三、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具和新理念,结合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完善信息数据、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标准和制度。科学合理界定部门监管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监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