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
在回答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实现场馆的后奥运价值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沈瑾说, 建设符合奥运标准的场馆和设施,考虑赛后可持续利用是冬奥筹办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届冬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制定2020议程后第一次全面践行这份改革文件的奥运会,可持续是标志性的理念和任务,北京冬奥会有5个主要场馆是2008年夏奥的遗产,这些场馆的再利用是我们场馆建设的重要工作基础,所有的场馆在建设之初都同步考虑了赛时的使用和赛后利用的双重要求,同时制订了遗产计划。把冰上场馆改造好,把雪上场馆建设好,同时创造新的双奥遗产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沈瑾表示,冬奥会尤其是雪上竞技项目,大多为小众项目,以跳台滑雪为例,全世界有1000余名现役运动员,国内能跳标准台的运动员约60人,能跳大跳台的可能不过20人。因此,如果这些场馆要仅做赛事和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利用率太低,场馆赛后很难维持运营。所以我们在满足竞赛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功能使用,同时给未来留有改造和调整的余地。
沈瑾具体举例说,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场馆的赛后利用,除竞赛外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功能,顶端的“大圆环”——顶峰俱乐部未来可用于论坛、展览、餐饮;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场馆选址结合工业遗存地改造,建成了体育主题公园,直接服务冰雪运动,带动了首钢的绿色转型升级,场馆没有增加其他的功能,但赋予的文化形象已成为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沈瑾说, 冬奥改变城市,我们努力为世界留下卓越的冬奥遗产 。(来源:中国体育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