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特有的医疗卫生事业优势资源,在满足民众医疗健康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蒋健教授今年两会的关注点之一是,如何创新机制,拓展思路,加快中药新药研发。
蒋健列出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2013年中成药生产制造子行业营业收入已达5065亿元,占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5%,仅次于化学药26.6%的占比;而到了2019年,数据显示中成药生产制造子行业营业收入降至4587亿元,占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降为17.5%,与化学药32.8%的占比拉大差距。
“与此同时,中药新药申请与批准数量亦呈持续双低的态势。”蒋健指出,2015年至2017年甚至出现新药上市申请连续零批准的现象。尽管2021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11个中药新药,但与化学药、生物药不在同一个数量级。
在蒋健看来,中药新药研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中药产业整体面临严峻考验。针对这些现状,蒋健提出多个建议。
他认为,首先中药新药研发不应只聚焦重大疾病,应充分兼顾常见病、多发病。蒋健说,以往各级各类招标指南只对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进行资助,忽略了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新药研发。然而中医药往往擅长治疗多种多发病以及西医没有好办法的“小毛小病”,甚至可以弥补西医药的相关空白,在新药研发的可及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数据是中药新药药效研究的关键,应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多途径开展中药新药药效研究。” 蒋健说,中药新药主要来源于临床有效经验方,有效性结论总体可靠、安全性风险总体可控,在中药新药申报时应允许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待药效学研究。他认为,中药有效应该让“人点头”而不是“老鼠点头”,人体已经有效而非要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是本末倒置。
“我们并不反对继续按既往化药思路提取分离有效成分部位、通过药效研究来研制中药新药的做法,但应该允许多种途径研发中药新药。”蒋健说。
此外,蒋健还提出,应简化中药院内制剂审批流程,为中药新药研发补充源头活水。在他看来,院内制剂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对满足百姓就医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近年来中药院内制剂数量快速下降,重要原因在于研发申报新的院内制剂门槛设置高,审批流程复杂。
“有必要简化中药院内制剂审批流程,除了含特殊毒性药材之外,可以改为备案制。” 蒋健建议。(来源: 科技日报 记者 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