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定不辜负全党同志的期望和重托,为开创民革工作新局面而勤奋工作。”2017年12月24日,在民革十三大闭幕会上,刚刚连任新一届民革中央主席的万鄂湘郑重承诺,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不忘合作初心,筑梦伟大时代”。
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带领全党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先后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年、组织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在伟大时代中展现了民革的担当和风采。
政治坚定实现新提升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万鄂湘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宣读贺词。贺词用四个“由衷钦佩”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和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也向世界有力宣示了中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和谐政党关系。
思想政治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根”与“魂”。五年来,民革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全党在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加强理论武装,是民革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法宝。民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确保各级组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为进一步巩固全党政治共识,民革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主题,开展知识竞赛、朗诵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民革中央与中国美协共同主办三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主办“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等系列美术作品展;命名民革党员教育基地20处、党史教育基地19处,推动程潜公馆等5家民革前辈纪念场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编写《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史》和民革历史大事记,出版《民革与新中国的建立》《民革前辈与新中国》等系列党史图书;建设民革党史展室,客观、真实还原民革的发展变迁,生动、立体展现民革的历史贡献。
思想政治建设离不开宣传舆论引导。围绕讲好多党合作和民革故事,民革中央还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深化媒介融合,“动动手指宣传民革”蔚然成风。
组织坚实取得新成就
2019年12月2日,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之家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20位民革榜样人物、200个民革示范支部、200个优秀民革党员之家受表彰。
“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激励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民革党员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为推动民革工作向前发展再立新功!”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在表彰大会上如是说。三项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两届,取得良好反响,成为民革固本强基、组织坚实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民革以相关文件和纪要精神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部署组织建设全局和长远工作,推动民革组织工作实现新突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民革各级组织领导班子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述职和民主评议会。民革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参加所属支部组织生活,参加所联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扩大听取基层民意的范围和渠道。省级组织和省辖市级组织圆满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为更好带领本级组织发挥参政党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民革全党坚持质量优先和体现民革界别特色的原则,积极稳妥发展党员。同时,把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作为组织发展的重点任务,五年来共发展高层次人才315人。民革党员的代表性、影响力也显著增强。五年来共有57位民革党员荣获国家级表彰,40位民革党员获评“民革榜样人物”。此外,民革还特别注重打造中山青年论坛等青年工作平台和品牌。
“从民革新兵到民革榜样人物,我将把初心使命铭于心,让履职尽责践于行。”入选“世界青年创新百杰”的“80后”民革党员、首届中山青年论坛嘉宾、第二届民革榜样人物张云飞说。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2017年9月,万鄂湘在与民革杭州西湖区基层委员会座谈时这样说道。五年来,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由点及面,从无到有,历经“建家”“用家”“管家”的过程。目前,全国已建成2436个民革党员之家,基本实现地市级组织全覆盖,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这一梦想已初成现实。
示范支部创建,是近年来备受民革基层组织关注的一大热词。2019年以来,以示范支部创建活动为重要抓手,92%的支部完成达标任务,400个民革示范支部获民革中央表彰,民革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力得到全面加强。
履职有力谱写新篇章
2019年7月,万鄂湘率民革中央调研组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专题调研。吴姝静 摄
履职能力,是衡量参政党价值的重要标准。民革中央把2022年确定为“民革履职能力建设年”,并强调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创民革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民革全党务必高度重视。
五年来,民革中央参加由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或委托中共中央统战部主持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186次,提出的许多建议得到重视采纳。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分别就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探索建设新时代农业特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个重点课题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并在中共中央召开的调研协商座谈会上提出建议。有关部委逐项提出研究意见并反馈采纳落实情况。
民革中央积极调动民革内外研究力量,结合社会和法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等参政议政重点领域,共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调研报告73篇。有关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制定长江保护法、加快制定黄河保护法以及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多条建议在随后出台的政策文件或相关立法中得到吸纳。
与北京、河北、辽宁等联合调研冰雪产业,建议内容被相关规划吸纳;与上海、江苏、安徽联合调研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化解“断链”风险问题,相关建议已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工作清单……五年来,民革中央与省级组织上下联动硕果累累。
2020年10月,郑建邦率调研组就“打造长三角对外开放新高地,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课题在苏州调研。周福志 摄
2021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民革中央作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携手奋进再谱新篇——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口头发言,引发社会热烈共鸣。本届全国政协历次全体会议上,民革中央均作了大会口头发言,并提交了30篇大会书面发言、163件集体提案其中23篇入选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5篇集体提案和12篇个人提案入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关于尽速制定反分裂国家行为法的提案》等3件集体提案,民革前辈和民革组参与联名的4件提案入选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
受中共中央委托,2016年至2020年,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开启了专项民主监督的新探索。按照“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寓帮扶于监督之中”的工作方针,民革累计开展各类监督调研185次,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340余条,同时开展帮扶、助力招商,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2021年,民革中央又启动对口湖北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提出“寓监督于保护之中,寓保护于监督之中”的新“双寓”方针,继续在守护一江碧水与两岸青山中贡献民革力量。
11月8日,作为中共二十大召开后湖南省政府在湖南本地举办的首次大型招商活动,民革中央助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招商活动在长沙举行。此次大会共签约省级项目164个,总投资额2196.3亿元。其中民革背景项目55个,投资额1188.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4.1%。郑建邦指出,“这是民革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举措,也是民革致力于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民革中央团结带领民革党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以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为抓手,先后在广西、贵州、内蒙古、吉林、湖南等多地举办一系列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和招商项目推介活动,累计签约投资超过1万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民革力量,被中共地方党委、政府誉为“雪中送炭”。
五年来,民革中央还分别与江苏、广东两省政协共同主办“中国实体经济论坛”;连续五年与浙江省政协共同主办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莫干山会议;与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联合主办“2021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2022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与河北、山西、四川、重庆、江苏、新疆共同主办康养产业(健康中国)论坛或大会;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政协共同主办“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有效扩大了民革的社会影响力。
2021年底,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活动中,民革共有8个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4个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和6个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受到表彰。帮助纳雍县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并继续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组织累计实施法律援助2.5万余例,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活动3.7万余次;中山博爱基金会筹集资金1.4亿元开展近200个公益慈善项目,被民政部评为3A级慈善组织;中山博爱基金会驰援武汉等地近4000万元资金和防疫物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累计达6.5亿元……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民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使命担当。
2018年8月5日,两岸民众在福建晋江龙湖水库见证历史一刻。甘甜优质的晋江水通过27.935公里水陆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金门。历时23年,“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终于从愿景变为现实。而在“两岸为金门通水而努力”的多方力量中,有着民革中央和民革福建省委会长达数年的建言呼吁。
促进祖国统一,是民革履职的重点领域,也是民革特色优势所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台海形势,民革中央积极阐明对台立场,加强涉台研究。关于加强四行仓库保护、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公布“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等建议都在其后出台的政策措施中得到了体现。此外,民革中央还举办“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等活动,编撰完成“两岸共修抗战史”系列丛书,发挥“杰青团”“励志团”“华灿奖”等品牌项目的示范作用,与两岸各界人士交流探讨建立对话协商机制,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凝聚海内外多方力量。
作风优良焕发新活力
“作风建设,每位民革党员都不能置身事外。”2021年4月,万鄂湘率队就民革作风建设年开展情况赴山东调研,标志着民革作风建设年系列调研启幕。
五年来,民革把作风建设作为参政党建设的长期任务,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推动形成极端负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作风建设中,民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思想作风摆在首位,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引领广大党员从严从实锤炼作风;在全党掀起“加入民革为什么”“民革历史贡献担当是什么”“我能为民革做什么”为主题的讨论热潮。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重要目标,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深化规律认识;切实转变学风、文风、会风,开展机关工作“零差错”活动。地方组织也多措并举,狠抓作风建设,如民革北京市委会以“三治三强”专题教育活动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明显;民革山东省委会坚持作风建设与工作效能双提升,在加入民革积分制、强化廉政教育等方面作出创新探索。
2019年9月,为期两天的民革厅级实职干部廉政警示教育会在京举行。郑建邦在会上强调,“加强廉政建设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组织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民革组织建设和每一位民革党员干部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为加强党员干部纪律建设,民革中央启动纪律处分办法制定工作,针对民革厅级实职干部举办廉政警示教育会,分层分级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红线意识,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截至2022年10月底,民革30个省级组织、247个省辖市级组织建立了监督委员会。作风建设也被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学习交流、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推进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制度健全助力新作为
2019年8月,民革中央印发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在12月底前,民革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应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颇受关注的是,30个民革省级组织召开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均有民革中央主席班子成员参与。《民革中央主席班子成员联系省级组织制度》,正是民革中央主席班子成员分工参加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制度依据。2018年底,民革中央建立了中央主席班子成员联系省级组织制度。
制度建设是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民革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全过程,积极构建更加适合民革特点、系统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更好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用制度强化自身建设关键环节。”在理论学习方面,印发《民革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席办公会集体学习、秘书长办公会集体学习、机关干部学习等多层次的学习体系。在组织建设方面,印发《民革中央关于加强组织建设的意见》,建立中央主席班子成员联系省级组织制度,制定《民革中央关于新时代组织发展工作的意见》等。
“坚持用制度促进履职提质增效。”持续优化以民革中央“一号文件”指导全年参政议政工作的制度,形成《民革中央关于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中央专委会工作条例,完善对外联络机制。同时,制定《民革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方案》《民革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方案》,以规范民主监督流程,增强民主监督实效。
此外,民革还注重用制度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统筹做好机关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清理规范近60项,组织编印《民革中央机关制度汇编》;落实落细有关疫情防控政策,建立机关常态化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建立关爱困难民革党员长效机制,开展春节慰问困难民革党员“双百”活动,累计发放救助金400人次共计550余万元;制定并印发民革中央信息化工作计划,形成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履职新格局。
《团结报》12月8日 5版
作者 _ 周福志 许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