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
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书写无愧伟大时代的民革新答卷         2022年12月12日21:07

12月10日,在民革十四大闭幕会上,民革十四届中央主席郑建邦致闭幕词。

“衷心感谢全体代表和各位委员的信任,我们一定恪尽职守、不负重托,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民革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带领民革全党团结奋进,交出一份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答卷。”12月10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新任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作出庄严承诺,全场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在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面对媒体朋友,郑建邦用十六个字形容此刻的感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接续奋斗,笃行不怠。

人事有代谢,薪火永相传。“本次换届中,在原有7位领导同志留任的基础上,新进4位同志组成民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郑建邦向记者介绍说,第十四届中央主席、副主席共11人,平均年龄60.6岁,女同志4人。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总体来看,新一届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个人能力突出,优势互补。特别是新当选的4位同志的加入,使得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948年1月1日,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至今已近75年。目前党员总数近16万,发展党员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同台湾各界有联系人士,及社会和法制、“三农”研究领域专业人士为主。

“我1985年进入民革中央工作,一晃都快40年了。”郑建邦从民革的基层一步步干起,参与和见证了民革的成长和发展。2000年以来,他曾先后担任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副主席、常务副主席等职务,对民革工作十分熟悉,感情也十分深厚。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谈及个人政治选择和加入民革的初心,郑建邦坦言源于家庭的影响。他的祖父郑洞国是抗日爱国将领,担任过民革中央副主席;外祖父焦实斋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祖父、外祖父这代人,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社会主义新中国,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也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最终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投身于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为国家、为民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郑建邦回忆说,他与祖父、外祖父共同生活多年,受他们的影响,沿着祖辈的足迹,带着祖辈的心愿,他在1986年加入了民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宏愿,完成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这是祖父、外祖父这代人用一生的经历得出的结论。”郑建邦说,希望通过亲身实践,能够传承发扬祖辈珍贵的精神和传统,丰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和理论内涵,让祖辈“振兴中华”和“祖国统一”的心愿得以实现,为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多年来,历经不同工作岗位历练,郑建邦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如今,当选民革新一届中央主席,又让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肩负起更大的时代重任。

采访中,郑建邦用六个“矢志不渝”概括了民革在新时代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纵观历史,民革每一次重要的进步和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都得益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郑建邦坚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这是民革始终坚持、不断传承的立党之本。 

 

履职担当

做新型政党制度的坚定维护者

12月8日,在民革十四大开幕会上,郑建邦致开幕词。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进新时代的非凡十年,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蓬勃发展的非凡十年。

“这十年,民革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重团结,兢兢业业干实事,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要求,全面推进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政治坚定达到新高度,组织坚实取得新成就,履职有力谱写新篇章,作风优良焕发新活力,制度健全助力新作为,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回顾起民革工作成绩单,郑建邦言语中充满自豪。

郑建邦接着说到,履职方面,民革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注重发挥在社会和法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三农”等参政议政重点领域的特色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开展民主监督,努力服务社会,着力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特别值得全体民革党员骄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阐述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民革都有亲历、参与和见证。”

“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这是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介绍我国政党制度时的一个形象比喻。对此,郑建邦深表认同,也感同身受。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郑建邦说,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尽管我们在阐述中国政党制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对多党合作这一中国基本政治制度认识仍有待深入,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渊源历史、运作方式、特色优势也缺乏应有了解,有理不会说、不敢说,进而影响着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自信。

在郑建邦看来,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为标志,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发布,再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写入二十大报告,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对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高度自信和强大底气,同时也极大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党制度话语权。

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的许多建议,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肯定,在后续有关政策中得到体现;民革提出的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构想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金门供水”的建议从愿景变为现实;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坚持“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寓帮扶于监督之中”,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民革中央团结带领民革党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先后在广西、贵州等地举办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和招商项目推介活动,累计签约投资超过1万亿元……“这些案例,既是民革工作成绩和作用发挥的生动缩影,也是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有力体现。”郑建邦说。

“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不但没被‘雨打风吹去’,反而愈加紧密牢固。”郑建邦指出,历史和实践雄辩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奋斗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了利益代表的广泛性,促进了决策施策的科学性,保障了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长期在民主党派中央工作的干部,我既是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不断彰显的参与者、实践者。正因为如此,我更是这一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和捍卫者。”郑建邦说。

 

接续奋斗

书写无愧伟大时代的优秀答卷

12月10日,民革十四大闭幕会后,郑建邦和民革十三届中央主席万鄂湘相互揖手、凝望。

民革十四大闭幕会后,在巨幅中山画像前,郑建邦和民革十三届中央主席万鄂湘相互揖手、凝望的场景,注定会成为民革历史上珍贵且难忘的画面。

“回顾过去,我们为民革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感到自豪,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感到振奋;展望未来,我们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郑建邦表示,民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化政治交接,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推进民革各项工作更好发展,实现民革事业初心如磐、薪火相传。

郑建邦认为,民革事业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不断发展,依靠的是对不忘合作初心的坚定坚守,依靠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依靠的是孙中山先生崇高风范和博大情怀的引领,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革吸引和凝聚着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不断加入,汇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洪流中来。

中共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郑建邦和民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而言,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正是民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使命,是民革的光荣与梦想。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郑建邦铿锵表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民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带领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守规矩”,以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继续坚持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资源汇聚合力,强化社会服务工作影响力;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交出一份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答卷。

 

12月10日,民革十四大闭幕会后,郑建邦接受记者采访。

来 源|微信公众号“团结报团结网”、视频号“中国新闻社”

文 字|周福志

图 片|马占成 王恺强 周福志

 

专题推荐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
  • 2022两会
  • 十三届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