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山东
孙继业委员:加大投入 补齐短板 共同呵护“夕阳红”         2023年03月06日17:00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满足了老年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老年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短板,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体系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养老事业的发展。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老龄化趋势持续加深,养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64亿人,占比18.7%,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今后一个时期,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剧,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对做好新时代养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养老产业发育缓慢。养老服务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利润回报低、成本回收慢等特点。例如,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的成本约为20万元,收回建设成本需要20年左右时间,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受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消费意愿不强等因素制约,养老市场发育不足,养老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供给结构与养老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尽管养老服务设施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提供一般生活照料服务的机构居多,提供专业康复护理、临终关怀、认知照护服务的机构少,床位使用率不高。机构养老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居家社区养老发展较为滞后,缺少盈利点,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不足。

困难老年人养老照护压力大,服务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尚不健全,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特殊老年人巡访关爱、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轮候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失能老年人照护最重要的制度设计,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且主要集中于职工群体,城乡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更加迫切。

人才队伍和机构层次不高,制约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受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职业认同感弱,以及“伺候人”思想观念影响,养老服务行业对年轻优秀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一线护理服务人员短缺,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特点,缺少知名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品牌化、连锁化龙头企业。

根据以上问题及原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涉及部门广,关联事项多,政策资源分散在民政、卫健、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亟需列入“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引导地方各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强化力量配备。

完善法规政策制度。目前国家层面尚未颁布养老服务方面的专门法律,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缺乏制度性安排。建议加快国家层面养老服务立法工作进度,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加快出台长期照护保障、家庭养老支持、养老服务人才激励等专项政策,细化政策要求,强化刚性约束,不断提升政策制度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建议从国家层面将长期护理保险独立设计、独立运行。探索建立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的筹资机制,科学界定单位和个人缴费责任,坚持低标准起步,实现保基本、可持续的目标。加强有关标准的衔接统一,推动建立以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为基础的护理等级评定制度,强化评定结果在各部门的共享使用。同时,积极发展与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照护需求。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目前,国家层面安排用于养老服务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养老工作需要。建议将养老服务明确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在中央层面设立基本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投入中央与地方分担机制,引导各级财政同步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补齐体系短板。聚焦居家社区养老、农村养老和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等短板,研究制定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长效运营发展的综合性支持政策。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完善县、乡、村、家庭四级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技能鉴定、从业补贴、表彰奖励等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行业吸引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转自:央广网

专题推荐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