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王世杰接受媒体采访
“将职业启蒙教育引入中学课堂,让学生对不同职业充分认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贵州省委会主委王世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说。
王世杰指出,当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家长和学生接受度普遍不高,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差生”托管。绝大多数中学师生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他们更加青睐“高学历”“编制”,轻看职业技术。另外,初高中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更重视分数,忽视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对职业和职业教育的认知滞后。目前,中学校企合作几乎为零,校方缺少职业启蒙机会。校企合作进校园、职业实践见习、体验、参观等活动很难在中学校园开展,中学生缺乏职业启蒙的实践机会。
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接受度,最根本的是要体现不同职业的平等性。为此,王世杰建议,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将职业教育“秀”给社会看。让广大家长了解职业教育的师资配备和硬件设施,用实际数据为职业教育正名。要加大对职业技能大赛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宣传报道,让社会重新认识职业教育。
“用科学依据分流职教和普教,从根源上扭转师生的偏见。”王世杰表示,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测量工具可用于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可将这类测试引入分科/专业填报指导等,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中学生文理分科、专业填报也可以引入职业性格测试,中学生大都在13至18岁,16岁左右人格因素趋于稳定并可测量,在初中毕业后高中选科之前进行测试并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的依据,对于师生、家长而言都更具说服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更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教育路径上接受教育,实现学校和就业的更好接轨。
王世杰认为,建立校企合作和普职校校合作,将职业见习等实践机会引入中学课堂,让学生在实践课上认识和体验不同的职业岗位。比如,可以在一些中学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试点,组织中学生适当开展育儿、汽修、护士、电子产品组装维修、宠物托管等行业的见习活动,让中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直接接触职业教育启蒙,拓展中学生对不同职业的了解,体验知识技能的可贵,这也符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