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命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原则,在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在四分钟内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及时的电击除颤和有效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可以挽救生命,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民革党员、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竞赛部竞赛技术处处长潘华群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浙江许多城市在各大公共场所配备了AED,对抢救生命发挥了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发挥最佳使用,应加强公共场所AED管理并配置移动AED。
潘华群
潘华群介绍,2022年,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围绕亚运会筹备开展AED配置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发现160余处公共场所在AED配置、人员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以及配置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AED配置和到达时间限制、静态AED的机动性不足、急救技能匮乏的问题影响到了急救效果。
对此,潘华群表示,应加快公共场所AED配置进度,在各类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内配备AED,所有配备了AED的车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推动协调建立统一的AED在线管理平台,从易用性、便捷性、实用性等方面提升平台管理服务能力。
此外,潘华群表示应鼓励具有爱心的私家车主自愿购买AED并放置于车内,可建立购买AED的相关优惠政策及救助病人奖励政策,以鼓励更多私家车主参与。
另外,潘华群建议开展更多的培训和宣传,并建立院前急救联动网络,优化AED快捷获取渠道,所有配备了AED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私家车都可纳入平台,在群众报警时,120将报警信息直接转入平台,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根据定位系统自行接警,前往急救。
潘华群还提到要呼吁各界关注、推动社会治理、加强部门协作,形成AED配置管理的工作合力。依托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检察职能,推动AED配置管理相关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相互配合,进一步促进AED管理规范完善、推动地方立法。
潘华群期望,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院前心脏骤停的应急救治能力,包括健全AED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急救人员培训等,减少因心脏骤停而导致的死亡率;大幅度提高移动除颤的范围,使得院前急救(重点是心脏骤停的抢救)取得明显的联动效应。
此外,潘华群还期望,通过以上措施能增加公众对AED设备和心肺复苏技能的认识,提高应急救治的普及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AED设备和CPR技能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这将有助于在心脏骤停发生时,周围的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治,提高生存机会。
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中,在公共场所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1万台、对应培训5万人以上被列入2024年浙江十方面民生实事。潘华群表示,加强公共场所AED管理和配置移动AED是重要的公共安全举措,有望为广大群众和乘客带来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生活环境,提升院前心脏骤停救治能力,减少心脏骤停导致的悲剧,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完)
来源:中新网浙江 记者:汪恩民 郭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