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稿件上传>>民革河北
张永强:深化科技重点领域改革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024年09月06日18:09

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围绕破解激励方法不够丰富、力度相对不足等问题,要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谋划部署和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各类创新主体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改革攻坚,以关键点的突破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以健全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为突破口,推动要素资源体系化配置开创新局面。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针对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动员力不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是建机制。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省委科技委全面统筹、省委科技办牵头抓总、各地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完善贯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链条体制机制。二是促统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统筹”部署要求,对科技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实现全面统筹,凝聚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协同。优化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会贯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助力高质量科技供给取得新成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针对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等问题,要持续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布局。一是优化科技计划体系。着眼于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构建统筹部署、分工推进、协同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省委科技办牵总负责专项布局、资金分配、监督评价等工作,相关行业部门、地方等作为主责单位,负责专项实施管理,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大任务布局。二是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统筹配置机制。按照“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定经费”的原则,统筹安排重大任务财政科技经费。扩大财政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三是改革重大科研任务组织方式。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凝炼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组织方式招募攻坚团队。优化战略性技术发现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省地联动、部门协同、分类施策的支持服务体系,加速战略性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以健全精准服务机制为突破口,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新提升。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协同创新牵引力不足等问题,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引导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一是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服务机制。建立企业研发项目自主申报鉴定工作体系,以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开展试点,变“事后服务”为“事前鉴定”。完善享受政策风险防范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智能判别研发项目,推动惠企政策在企业无忧享受、应享尽享。二是探索创新联合体新模式。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科技服务机构等,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平台共建、技术共研、价值共创、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运行模式。三是提升企业服务质效。深化科技特派团制度,推动特派团从技术服务向金融支持、品牌建设等方面拓展。深化助企引智服务工作,创新合作方式,完善激励政策,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聚集。推广共享工厂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以完善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围绕破解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弱、转化效能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一是优化概念验证中心培育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为早期科技成果提供技术和商业可行性验证,构建集项目挖掘、评价、孵化、投融资、商业化开发等为一体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二是完善成果转化基地联动共建机制。鼓励市县、企业、高校院所等整合创新资源,共同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吸引科技成果入驻熟化孵化。支持科技企业在创新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研发飞地,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链接。三是构建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机制。创设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高价值场景,为新技术的快速完善、新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提供真实技术验证环境和广阔产品应用市场,催生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完善场景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省市联动、高效协同的场景工作体系。

以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为突破口,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实现新跃升。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针对科技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投融资模式滞后、资金总量偏小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紧盯科技成果创新性、成熟度、市场潜力,搭建数字化评价平台。开展科技成果竞拍试点,探索“评价结果公开+财政科技资金支持+金融资本投入”联动机制。二是发挥科创基金引导作用。构建“省科技引导基金+区域科创引导基金+子基金”体系,加强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的金融资本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按照“政策引领+产业认定+科技增信+金融服务”的模式,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有效衔接。三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支持科技企业通过购买科技保险产品分散创新风险。发挥财政资金增信作用,引导风投、信贷、保险等资金支持技术攻关。继续实施贷款风险补偿,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简化放款程序。

以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为突破口,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释放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围绕破解激励方法不够丰富、力度相对不足等问题,要加大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加快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完善岗位聘用、薪酬绩效、表彰奖励等评价激励机制。二是优化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奖励评审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线科技人员和团队的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探索设立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奖项。加强科研诚信管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优化创新生态。三是推进高校院所收入分配改革。探索完善高校院所薪酬水平决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高校院所薪酬分配自主权,完善内部分配机制,理顺分配关系,建立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价值导向、管理规范有效的高校院所薪酬制度。四是深化成果赋权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构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制度体系,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灵活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专题推荐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