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也是民革福建省委和民革厦门市委成立70周年。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 ,履之者知,站在这充满喜庆的时间节点回望,梳理过往的追求与梦想,我对自己是民革党员、是统战一员感到由衷自豪,尤其是当我融进身边这群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胸怀天下、笔落民意的民革党员当中,我对心中的“同心福缘”有了更深的认识。
先讲一个小故事,就在几天前,我突然接到媒体朋友转来在厦台胞徐先生的真诚感谢:“太感谢厦门民革台胞法律服务站的律师们了!我们是一家内容孵化型的MCN台资公司,目前在全力发展海外市场,近期遇到了很多海外版权、财税方面问题。前几天看到新闻,得知不久前厦门民革在台湾公会旧址设立了台胞法律服务站。我抱着试试的心态,联系了这里的驻点律师,没想到他们既专业又用心,经过专业指导,好多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帮我们节省了开支更让我们少走了弯路呢。这个台胞法律服务站真是及时雨,太感谢了!”
收到这份感谢,对于身为民革厦门市委机关干部的我来说,既感动又欣喜,但没有意外和惊诧。
作为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工作重点的参政党,民革党员们发掘自身优势资源在推进厦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连心融情、助力台青台胞台企创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程明主委率先垂范,几经沟通,促成国际知名艺术家、收藏家及慈善家许伯夷先生向厦大捐赠了大量其收藏的台湾珍贵文献,骆阳副主委打造“领航柘里”台青创基地,帮助台青创业就业,涂崇禹常委常年为台胞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党员林庆同致力于构建台青社区融合……目前,依托党员资源,已建成了4个民革台青之家、5家台青创基地,台胞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满腔热血为黎庶,一片冰心润嘉禾。多年来,我参与了民革厦门市委会许多重大调研工作,见证了民革党员们以“位卑安敢忘国忧”的担当,以“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为”的风范、以“脚底有泥,心中有数”的精神,积极响应民革市委领导提出的“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参政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的号召,务实调研,参政履职取得卓越成效:一次基层走访,推动我市校长职级制改革;一件优秀提案,助推我市发布AED生命急救地图;一纸建言报告,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项专题调研,促进厦门出台全国首部促进社会文明地方性法规;一份大会发言,促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文件出台;一场座谈探讨,提出完善厦门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这些成效,不仅闪烁着民革党员的智慧光芒,更凝结着统战部门给予的热忱支持和真诚关怀,这些也正是党派成员尽责履职的力量源泉!
尤记得2005年,我刚被区人大任命为法官,恰逢区委统战部领导率队来法院调研干警队伍,期间他们对我这个刚刚年满28岁的“党外女法官”非常关注,于是找我聊了聊。现在想来,28岁,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是个关键的起始点,也正是那次看似不经意的谈话,让我对“统战干部”倍感亲近,对“统战工作”有了温暖入心的初识——原来,统战部门就是党外干部的家,始终至真至诚地关怀着每一位党外干部的成长发展!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2007年11月,在区委统战部的直接关心下,我加入了以社会法制人才为主界别的民主党派——民革,从此,一片崭新的天地向我敞开。国父孙中山先生如长虹经天,“天下为公”、胸怀天下,宋庆龄、李济深等民革前辈胸怀“国之大者”,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将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在我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远的不说,我身边的厦门民革老前辈,也像一本本厚重的书籍,翻开每一页都是精彩,都给我言传身教的熏陶。
那年,为撰写《厦门日报》“统战在线”专栏约稿,我采访了民革老前辈、黄埔学子翁腾敏。
翁老曾掩护过6名中共厦门地工委同志安全从金门回到厦门,但却遭受了不公的审查和冤狱。经历过那段带着时代烙印的苦难,他没有只言片语的抱怨,只有淡淡的一句,“都是时代的遗憾!”年老后,翁老以黄埔校友的身份为促进两岸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当我问他,让他坚持下来的信念是什么?他的回答坚定有力,“因为爱国!因为我从没忘记孙中山先生亲自颁赠的黄埔校训——“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采访后,我写了名为《爱国,是一个动词》的专访报道稿,各级媒体刊登后,社会影响广泛,翁老在台湾甚至海外亲友在网上看到报道后,纷纷联系翁老,表示想要和他一起共同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尽心效力。
正是翁老这样的厦门民革的老前辈们,让我对民革的情感再次升华!
他们让“爱国”一词更加神圣而生动: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满怀爱国情怀走进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舍生忘死,历经炮火硝烟;如今,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虽已暮年,仍然心系祖国,力促统一。
光阴荏苒,如今,我已经是有着16年党龄的民革党员了。一路走来,一路感佩,一路学习,一路成长,期间,我也取得了一些履职成效。
《关于解决台籍被告人缓刑适用难问题的建议》最终推动了台籍被告人适用缓刑这一司法创新举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对因犯罪在大陆受审的台湾居民依法适用缓刑实行社区矫正有关问题的意见》,这项司法创新举措惠及全国千万台胞。
《关于厦门市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厦门市被征地农民出路和发展问题对策建议》获厦门市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被转化为市政协大会的口头发言,还被评选为市政协优秀提案。《关于探索福建省自贸区厦门片区对台合作新路径的建议》《打造独特文化品格 推动厦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等也被转化为市政协大会口头发言。
履职路上,倍感温暖的是我执笔的《关于在我市建设定制公交系统的建议》的转化落实过程。从建议提出到第一辆定制公交上路,短短三个月内立见实效,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委统战部对党派参政议政的大力支持。对此,《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和《海西晨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转载。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网易、台海网和东南网等十几家网络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或转载。市民看到相关报道参与度也非常高,不少热心市民纷纷致电民革厦门市委,就站点设置、线路选择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首日,有近千名群众参与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98%支持开通定制公交。2019年,9月9日一早,一中海沧校区和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一四百多名受益新生及其家长代表,手捧一面绣有“情系民生 建言为民”的锦旗,来到民革市委机关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更令我感动的是,统战部分管领导会见我时,亲切鼓励:“你们参政议政,提建议,只要是契合民生需求的,尽管提,不要有顾虑,有的时候“异想”才能“天开”嘛!”
写到这,我心中的同心福缘是什么,有了答案——那就是统战部门对党派成员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奋斗方向,让“建功新时代”成为每一位党派成员心灵的共鸣!我相信,我们会珍惜这份福缘,在建功新时代的旅程中,抓住时代机遇,用实际行动奏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展现新作为!我更相信,带着情怀、带着热爱去投入、去奉献,“把职业做成事业,把事业做成情怀”,一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