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深情回望祖国母亲走过的壮丽岁月,每一个历史节点都镌刻着国家历史沧桑的发展印记,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我们六十年代这一代人,正赶上祖国快速发展,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发展的巨大变化;也亲身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是祖国造就了我们这一代,是时代的发展给了我们梦想成真、建功立业的机会。聆听着祖国的心跳,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祖国共成长,与祖国同频共振。1999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5年来, 是民革大家庭滋养了我,培养了我;从一名普通的民革党员成为了省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农业农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政府参事。与民革共奋进,深深感受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亲历了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效实践,在履职中体会到了参政议政的责任,也体会到了服务社会的成就感。
祖国造就了我
1965年出生在山西平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时的生活还很艰苦,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赶上了祖国即将起飞的快速发展时代。1981年考入了山西农业大学,以后一步步从学士、硕士、博士;助研、副研究员、研究员;到出国学习。伴随祖国不断强大、人民不断富裕的过程中也不断实现了自我价值。36年来,与祖国同频共振,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与前沿创新,长期扎根科研一线从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研究与示范,服务地方、服务国家。
1988年刚参加工作时,正值我国农业面临由于依赖资源高投入、高消耗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如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超采,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的速度下降;如农业秸秆焚烧,当年小麦收获后,田间、地头、道路两侧焚烧秸秆,犹如进入火海,对大气环境污染极大。为此,我们引进了意大利秸秆切碎机,改进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切碎抛撒装置,研发了小麦秸秆覆盖技术,推动了我国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随后又进一步针对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难的问题,研发了玉米整秸秆覆盖小麦少免耕种植模式及配套机组,集成了华北井灌区高效综合节水技术模式,推广1600多万亩。这项目工作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90年代农田土壤碳汇功能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重视,为此,开展以土壤固碳增汇、节水为目标的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研究示范,10多年的工作,创新了两熟制保护性耕作理论,填补国际空白,发现了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养分分层表聚规律,揭示了保护性耕作土壤固碳与氮转化机制,评估了免耕技术的碳汇功能;明确了保护性耕作节水保墒的土壤结构与水力学机制,探明了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固碳、培肥、节水机制与生态效应,集成示范了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累计推广示范184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项工作获得了201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渤海低平原区咸水安全灌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盐碱地产能提升与咸水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问题,组织百余名科技人员协力攻关,经过七年多的研究与示范,提出了“微咸水补灌、咸水直灌”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创新了咸水灌溉关键技术和培肥“降盐”的土壤增碳技术,研发了咸水安全利用配套设备,集成了咸水安全灌溉技术模式,并开展了规模化示范。这一项工作获得了201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十四五”期间,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项目,组织全国15家研究机构100余位专家,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紧密合作,针对我国农畜牧业氨排放大,导致大气雾霾严重的问题,编制了我国高精度动态氨排放清单,建立了氨排放评估与预警平台;提出了“减、抑、控、固”氨减排理论;创新了普适和前瞻多层次氨减排技术,实现了密闭堆肥反应器等设备的产业化;创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分步式氨减排模式,为我国氨减排提供了创新的技术路径、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和可复制的运行模式。成果得到人民日报、央视等10余家媒体的广泛报道;相关政策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项目直接经济效益1.3亿。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同时聚焦问题牵引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如针对农业的氮面源污染问题,开创了农田关键带氮过程与环境效应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原位测定土壤反硝化的方法体系,首次直接测定并估算了土壤N2排放通量,揭示了深层土壤反硝化脱氮机制,量化了土-界面硝态氮淋失和土-气温室气体和氨排放通量,提出了硝态氮污染修复和农田氨减排缓解大气雾霾的技术途径与精准管理模式,为我国农田氮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宏观决策依据。这些成果发表在Science in Adva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国际一流SCI杂志上。
这些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多项重大任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1项,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等国际SCI期刊的副主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执行主编等。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先进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优秀省管专家、河北省直五一劳动奖章、河北优秀青年、河北省政府二等功、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荣誉。
民革培养了我
1999年光荣成为一名民革党员,25年来得到组织的培养和大家的关怀。曾被安排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任两届河北省人大代表、三届民革中央农业农村委员会委员、两届河北省政府参事,以及省人大常委会专家顾问团成员、省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等,为我提供了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服务国家和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广阔平台,得到了不断地锻炼与成长。先后提交的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和雄安新区绿色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有关建议,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提交的“关于打造我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示范高地、创建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议”“关于推行‘井长制’,确保限量取水与地下水压采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议”“关于强化落实我省塑料白色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建议”“关于启动坝上国家示范牧场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议”“关于构建‘适水’农业种植结构、助力河北绿色发展的建议”等一批建议,获得了河北省政府的关注与省领导的批示,得到实质性落实,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如2023年5月提交的“关于打造我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示范高地、创建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议”得到王正谱省长、时清霜副省长的批示,并两次向倪岳峰书记进行了专题汇报。河北省于6月专门成立了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王正谱省长任组长。并成立了省盐碱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工作推进专班、专家指导组、科技支撑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盐碱地时重要指示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多年来的履职成效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获得民革中央优秀提案工作、河北省委参政议政(提案)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人大优秀建议等荣誉。2019年评为河北省政府优秀参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叹国家75周年的辉煌成就。与祖国共成长、与民革同奋进,有幸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六年的巨大变迁。感恩祖国、感恩民革,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