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专题>>2024>>与祖国共成长、与民革同奋进>>二等奖
覃珊:回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2024年11月28日15:52

1949年8月,我的父亲覃异之和黄绍竑、龙云、贺耀祖、刘斐等44名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在香港发表通电起义,电文中说“我们应该彻底觉悟,立刻与反动的政权决裂,重新团结起来凝聚成一个新的革命动力,坚决地明显地向人民靠拢,遵照中山先生的遗教,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此举在香港引起震动,反响强烈。这是父亲回到新中国的转折点。

1949年12月,父亲应邀回京参加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新年庆祝活动。31日,周恩来总理派车把父亲和其他从海外归来的著名人士接到中南海,宴会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纷纷讲话,欢迎他们回国,并邀请他们共商建国大计。会上已经担任水利部部长、父亲的老朋友傅作义将军诚恳邀请父亲到水利部工作。父亲非常高兴,表示要先申请到北京革命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前身)学习后再到水利部工作。正当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投身学习时,刘澜涛院长和李克农部长又与父亲谈话,希望他能够先回到香港从事对台工作。父亲欣然领命,回到香港。

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最后一个职位是南京(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在这个位置时,父亲每天接触的都是国民党高层。此时抗战胜利不到四年,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正酣,民不聊生。置身此情此景,父亲在1949年元旦曾经慨叹:“公卿皆贵戚,国事亦蜩螗。有意归田野,无心念帝乡。”可见他当时心灰意冷的心境。父亲17岁时就抱定了救国救民的思想,追随孙中山先生考入黄埔军校,此后又参加抗战。本以为战后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自己能够复员投身建国大业。但是国民党政权的走势与他当时的初心相违背。所以他决定不再追随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进退两难时,先避走香港。正是在香港期间,参加了民革组织的“周三座谈会”,才逐渐了解了共产党的建国纲领和主张,又重新唤起了他心中建设新中国的渴望。毅然决然地抛弃国民党旧政权的一切而回到了新中国。

1950年7月,父亲结束在香港的工作后,才彻底回到了祖国大陆。甫一回国,就拜见了周总理,总理对父亲说:“这一段时间党的工作任务是实行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斗争,是改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公有的土地所有制,意义重大。现在正在组织南下土改团,你懂粤语,就参加南下土改团吧,土改也是最好的学习。”

父亲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曾经秘密加入过共产党,后来和党小组失去联系后脱党。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到重用,所以他在见到昔日的老师周恩来时,曾为自己走过的弯路而忏悔,但是周总理表示,你的大部分军旅生涯还是以抗日为主,在南京解放时也做出过贡献,现在又回到新中国建设道路上来,所以不要有思想包袱。周总理的教诲,使父亲如释重负。全身心地投入到土改工作中,他参加了南下土改第二团,并担任了小组长。

在父亲留下的遗物中,一本土改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父亲的思想心得、心路历程。通过深入农村,脚踏实地调研,父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收获。切实体会到:正当中国革命在沉沉的黑夜中苦苦摸索的时候,是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论证了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个基本内容的必要性和中国革命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性,要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同时了解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只有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来了解中国的情况,走适合中国社会特点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走上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正是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国发展壮大的道路和方向,所以父亲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因此父亲在建设新中国的所有岗位上始终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先后担任了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七届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埔军校副会长等职务。为促进两岸统一,殚精竭虑。

父亲在1995年带着对新中国的眷恋和祖国尚未统一的遗憾离开了我们。1996年我加入了民革,开始继承父辈的遗志,在民革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先后担任了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届政协委员和北京市第12、13、14、15届人大代表。我把所有的当选通知和父亲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通知收藏在一起,经常提醒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责任。履职期间的艰难和喜悦也使我成长和成熟。比如,曾经作为北京市人大文化小组的成员,多次参与了北京市中轴线申遗工作的考察和调研,历时12年,今年终于看到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虽然已经卸任了人大代表的职务,却依然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同时感到一茬接着一茬干,是中国式民主制度的优势和格局。

去年,承蒙组织的信任,我又担任了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的职务。1988年,我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创会会长。时隔35年的接力棒,捧在手里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和与生俱来的使命。在这个位置履职一年来,深深感到:延续的是黄埔的草鞋情和袍泽义,继承的是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祖国尚未统一,我辈仍需努力。待到两岸统一时,家祭勿忘告前辈。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