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革崇州支部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传统,新党员培训的第一课必须在中山小学进行,培训内容为中山小学的发展史,3年内,新党员还要在中山小学里面担任一个编外职务。
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一个传统呢?这是一个属于我们民革人自己的故事。
中山小学原名安阜小学,学校始建于1931年,来这里上学的大多是本地农村留守儿童,一栋3层高的教学楼,一个简陋的操场,就是学校全部资产。
2008年“5.12”地震,学校受损严重,急需修缮,可对于当时受灾的崇州而言,这笔修缮资金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笔巨款。正当学校一筹莫展之际,一笔来自民革中央的100万捐款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
在民革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0年1月,新建成的“安阜小学”正式更名为“崇州市中山小学”,学校始终秉承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以“博学多才,爱满天下”为办学理念教书育人。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先生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和图书馆名。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不,这恰恰是一段情谊的起始!
从2010年到2024年,这14年时间,数届民革人在此接续奋斗。民革中央、省、市委会先后以资金捐赠、开展讲座、搭建教师交流平台等不同形式持续助力中山小学发展,民革崇州支部更是将中山小学的发展列为支部工作重点!在民革成都市委会的带领下,各基层组织先后为“中山图书馆”捐赠图书超3000余册,筹措专项资金50余万元;设立“中山博爱”助学慈善项目;联合四川师范大学设立支教基地;推动“法律进学校”“科普进校园” “传统文化美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涓涓细流终汇成海,数届民革人的托举让孩子们学在明亮的校舍,读在丰富的图书馆,玩在宽阔的操场,也造就了2024年崇州市高考状元这样耀眼的浪花。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现在的中山小学,承担了崇州经开区7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是成都市郊区新城外来务工子女人数最多的学校,为稳定就业和促进当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山小学的发展还在继续,与民革的故事也将会继续。数届民革人薪火相传的努力,一代又一代民革人的接续奋斗,定能让中山小学在乡村振兴特色教育道路上走得愈发自信和从容。
中山小学的发展只是众多民革人在祖国发展的各条战线上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们秉承着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扎根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是“对口援建的亲历者”,是“基层法律的执行者”,是“疫往无前的战斗者”,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他们当中,有你,也有我,祖国和人民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
时间是变量,更是对民革人的考量。过去的答卷已经绘就在祖国朝气蓬勃的画卷上;在未来,我们定当继续努力,坚守合作初心,赓续优良传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夯实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