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页
民革中央网站>>专题>>2024>>与祖国共成长、与民革同奋进>>三等奖
唐远廷:不寄思心与明月  随“波”已到蜀乡中         2024年11月29日14:55

我是一个四川人,上个世纪末,从川中一个小县城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入职于广东省江门市的一所完全中学。

作为背井离乡者,不管你当初远离故土的决定如何决绝,也不管你的意志是如何的坚强,只要你是在外的游子,虽然能理解家乡先贤苏轼“吾心安处即家乡”之语,但实际上,久而久之,游子就没有不思乡思亲的!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载思心,永远是你内心深处最为软弱和易脆的所在。

我也一样!

从家乡到异地时,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虽然他们身体还好,但也总免不了有什么事?身体总也会偶尔有点这样那样的小恙,即使没有这些意外,也总得时不时问候一下,或者是父母会关心孙子呢。

虽然已经快到二十一世纪了,我国邮政业也很发达,但对于广大乡村而言,农人收信还是得靠自己“赶集”时到乡公所(或是镇上)的邮电局去取信件。而一封信从广东江门的乡镇上“走到”川中我家乡的小镇上,最快也要一周时间,没啥急事,平时的问候倒也无所谓,如果有急事,就算“发电报”也是相当费力气。

更要命的是,我父母因为时代的局限,不识字。我的信件到了他们手里,他们还得找人代读,然后找人代写。对他们而言,要给自己儿子孙子说说事儿,在那时实在是一件十分奢侈与难得的事情。要是家中有什么急切的事情,去邮电局拍“电报”倒是可以快一点,但对于不识字的老人,这也相当不易;还有,那价钱,对于农村老人家而言,实在是不容易承担得起的。

不过,当时电话已经开始兴起,在珠三角,公用电话倒是已经很多了,即使是乡镇。问题是家里必须也要镇上才有人经营“公用电话”,虽说当时价格相当不便宜,但毕竟快捷,且对于不识字的父母而言,总是可以“不求人”了。然而,公用电话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双方必须先约定时间,不可能在街边等一两个小时吧?所以,即使是如此,实际上还是很不方便,一年也难得通话三五次,遇到比较急迫的事情还是得“电报”联系。

当时也已经可以私人安装“座机”(固定电话)了。但问题也多,一是申请安装要排队等候,从申请到批准要有很长的时间,更为要命的是“太贵”——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一千元,而安装一部固定电话要三千多元,且不说通话(包括拨接电话)都是按分钟计费的,每个月还有价格不菲的“座机费”。

虽然父母那边还是只能用公共电话,但如果我自己有电话,他们给我打电话至少可以不用约时间了,他们什么时候到镇里的公共电话给我打电话都可以了,不至于很多时候打通了还得等这边公共电话“叫人”——很多时候还不一定恰好就在家。于是,来广东半年后,不管经济条件如何,也不管价钱如何,我便向电信局申请了安装一部电话。

花了三千多块钱,等了半年的时间,我终于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电话”了。第一次通过自己的电话向父亲问候聊天时,心中实在是有些激动。也听得出父亲在电话那头的哽咽……父母终于可以在他们自己方便的时候比较顺利地找到我了,心中释然了不少。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四五年很快就过去了。这四五年间,个人通讯工具的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安装座机不再“排队”了,也不用缴纳几千元的“安装费”,虽然固话“座机费”还没取消,但由过去的拨接“双向收费”变成了只是拨打收费、接听不收费用的“单向收费”了。老家镇上的朋友也有私人电话了,我与父母的联系虽然会打扰朋友,但毕竟方便多了。

又过了一两年,老家的变化也大了,近乡镇周围两三里范围内的乡村也拉上了电话线,可以安装电话了——我家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于是咬咬牙,决心给住在乡下的父母安装一部电话——虽然当时乡村安装电话的费用还很高,每月的“固话费”也不少。给父母说的时候,一开始父母是不同意的,那费用对他们而言还是“很大一笔”的——虽然是我按月付费,但父亲是知道大概的价钱的,认为那么高的费用不但“不值得”,甚至觉得那就是一种“浪费”。

当然,最后经我“连蒙带骗”,电话安装上了。价钱是其次的,至少可以随时和父母保持联系了——当然,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的,他们知道那个“价钱”很不低。绝大多数都是我们这边打过去。以前在父母身边,父母很多话,现在在电话里,看得出他们是尽量少说。只是在我儿子和他们通话时会多聊几句——老人家毕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再说了,农村挣点钱还是很不容易,一两块一次的通话费用,他们还是觉得很是“奢侈”的。

到了本世纪初的几年,国家发展更快了,手机(当时还是“小灵通”)已经兴起。与父母的联系方便多了,同时固话每月的“座机”费也取消了,父母也会有事无事地打个电话过来,说说家乡的张家李家事儿,说说家里的猪牛鸡狗,说说家里的庄稼水果的收成等等琐碎事,或者谈谈村里熟悉人的状况,听得出,父母非常高兴。

又过了几年,电讯事业的飞速发展,“小灵通”在城市基本被淘汰出局了,他们便去农村占领阵地。我家乡农村便兴起一股“小灵通”热潮——不管有没有需要,手上拿一部“手机”,至少表现了一种“时尚”与“身份”。我父母已经是七十多了,当然不会去跟这种“时髦”。但我还是劝他们也买一部(当然是我拿钱)。父母死活不同意,先是说不会用,后又说难得保管——那么贵重,不懂弄坏了会太心疼。最后架不住我的若磨硬泡,倒是“领”了一部——我是通过家乡朋友购买的,给父母说是小灵通公司搞活动赠送的,这样就会减轻他们一点心理负担,终于可以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了。

科技迅速发展,国家发展一日千里,手机的功能日臻完善,电话终于由纯粹的“通话”功能发展到可“视频”了。于是,又开始说服父母换“智能”手机。但这一次,无能如何父母都不同意了,说是没法用,学不懂——这也是事实,父母年已七旬,哪能弄得懂这些现代科技的东西。

不过,村里毕竟还有年轻人,自己的堂兄弟堂姐妹也在一个村,虽然父母自己不能用“高科技”,但平时在侄儿侄女处闲谈聊天的时候,弟兄姐妹们也会给自己通话“视频”一下,让父母通过视频和我们一家见见面,说说话。我这边也经常约好兄弟姐妹们,在中午晚上农闲时节,和他们视个频,聊会儿天。

虽然眼看着父母一天天老了,但因为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腾飞,千山万水被电波征服,只要没有什么大事,父母也就如同在身边,虽“远游”,但并不感到“远离”。

不是国家安定与发展,不是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我们这些游子或许并不像今天这样可以一方面“陪同”父母,一方面搞好自己的事业。

我们六十年代的一代人是有幸的,见证了新中国逐步走向强大,更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兴旺发达,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从强大走向更强大;更见证了中国 “两个百年”的伟大发展,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坚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无比辉煌,一定屹立于世界东方!

专题推荐

  • 民革十四届三中全会
  •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24全国两会民革参政议政专题
  • 新开局 新面貌 新作为聚焦民革十四届二中全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专题报道
  • 民革小小图
  • 组织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