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架是基层治理类书籍,旁边是公益慈善类书籍,边上这一架是其他社会科学类的”。一走进俞祖成教授的办公室,他便介绍起了他引以为傲的那一整面、分门别类的书墙。
满屋书香仿佛为这间办公室的主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俞祖成作了“博学”的注脚,书墙的角落处参差摆放的荣誉证书则为每一个到访者诠释了何为为人师表,又无声诉说了他自担任民革上海市委会委员、虹口区政协委员、虹口区侨联副主席、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这些年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作出的卓越贡献。
治学之路:选择所爱,爱所选择
在满屋的书籍中,不乏许多日文原版书,如《現代中国のNPOセクターの展開》(《现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是俞祖成曾获评“第16届日本NPO学会优秀奖”的博士论文。仅以熟练程度论,日语俨然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母语”。回望来时路,他实打实地实现了儿时的理想。
在被改革开放浪潮席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幼年俞祖成常常前往姐兄务工的厦门过暑假,感叹都市之繁华的同时,他被市场经济兴起过程中,街头巷尾出现的能够流利使用外语的年轻人所吸引,为未来学习外语种下向往的种子。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几乎从未接触过日语,更未看过日本的动漫和漫画。倒也不是不喜欢,而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是无法接触到这些东西的。”被西南大学日语专业录取后,俞祖成蹈厉奋发、刻苦学习,逐渐生发出了对日本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进行探究的欲望。硕士阶段,在导师范履冰教授的指导下,俞祖成选择“非营利组织”作为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学术篇章,并沿此深耕多年。他作为日本九州大学交换留学生,通过“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项目”完成学业。
2018年回国发展后,他深感国内非营利组织与人民日常生活的结合度较低,于是主动将研究方向拓展到基层治理。俞祖成坦言,他会时时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调整自己的学术思路。从最初童年时对掌握外语的向往,到不懈努力地形塑独属自己的学术道路,俞祖成“选择所爱,爱所选择”。
研究之路:“知不足”与“不知足”的双向奔赴
在俞祖成的诸多社会兼职中,有两个十分引人注目:民政部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评估专家。同时,上海多个区也聘任他为基层治理专家、党建引领专家等。作为一名学者,他真正做到了将学术研究所得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实践的动力,这离不开他在研究过程中奉之为圭臬的“现场主义”。
这一理念的形成深受他在日留学时的导师、福冈县知事参选人今里滋教授以及副导师今川晃教授的影响。当回国投身基层治理研究时,“现场主义” 的学术价值观更成为俞祖成的信条。他深知,基层治理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领域,其中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绝非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和理论模型就能完全把握。在他看来,基层社区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社会”,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也隐藏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都是推动学术研究不断深入的宝贵源泉。反之,研究成果也应当天然地为基层治理予以理论的观照。
为了践行“现场主义”,俞祖成基本上每周都会走进基层社区。上海全市218个街镇,他带领学生和研究团队深入过其中三分之一。2020年至2021年期间,他还到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挂任副主任一职。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居民的家中、基层的工作场所,都留下了俞祖成和学生们调研的身影。
“我自己没有政府实务经验,那我又该怎么教学生公共管理知识呢?”俞祖成以“少讲理论,多讲鲜活案例”为授业理念,并创新性地探索“高校-社区联动”模式,帮助学生带着书本所学走向基层治理的一线。在诸多实践中,他们观察社区的治理模式如何运行,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居民们对社区服务又有哪些需求和建议。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在俞祖成看来都是无比珍贵的研究素材,它们为构建科学的基层治理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浇灌着俞祖成的研究之“树”。今年初,俞祖成在“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名单中,荣登“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谈及此,俞祖成引用著名哲学家波兰特·罗素的一句格言:“美好人生是启之以爱、导之以知的人生。”他认为有爱而无知,或有知而无爱,均难以造就美好人生。这种哲思,不仅是对人生的期望,也蕴含在他对基层治理研究中,对理论和实践、在场和观照的平衡与追求中。
履职之路:烟花终与天空邂逅
2017年,俞祖成因其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的研究所长,契合民革 “社会与法制”领域的履职所需,加入民革组织。他将党派身份与天然血脉联系在了一起。他向笔者介绍自己是福建俞氏客家第22代,而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等前辈恰巧也都是客家人后裔,因此对于加入民革和参与履职,自己更增添了一份义不容辞的使命感。
在日常履职中,他充分发挥学术所长,深耕市委会发布课题、支部参政议政等工作。他撰写的《关于为境外人士在沪旅行期间提供较为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的建议》《关于在本市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公开房源“核验价”并适当降低交易税费的建议》《关于调整本市阶梯电量的建议》等多篇信息获上海市政协采用。当选为市委会理论文史委副主任后,他积极投身民革市委会理论文史的研究与交流,2023年他和委员合写的《“数字出海”中应警惕新加坡在数据上“卡脖子”》一文在单篇获民革中央采用后,得到全国政协重视并综合采用。2018年,在民革上外支部换届选举中,俞祖成当选支部副主委,责无旁贷地担起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任,积极发展后备力量,推动队伍发展。
“稻熟低穗,人熟低声”是俞祖成的另一价值追求。“与思辨型研究不同的是,公共管理学科天然地关注现实社会。”在这种指引之下,俞祖成将带着理论思考对社会的凝视和参与,贯穿于学术研究、党派履职和现实生活之中,但他谦虚地说:“ 现实社会的发展复杂繁多,有时我学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只能更频繁地拥抱、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现实时刻释放的张力。”
时时谦逊不盈的状态,也推动着俞祖成拓展学术研究和党派履职的路径。下一步,他将就民主党派履职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关系推动一系列的讨论研讨,打开民主党派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