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最北端的一个农业生产基地,成片的设施大棚与河北岸江苏太仓市浏河镇鳞次栉比的高楼隔水相望,这里是哈密瓜研究团队的试验基地,也是民革党员,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田甲玺平日里工作的基地。
田甲玺200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同年7月,作为上海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而后进入服务中心花果科,正式加入哈密瓜研究团队,自此便与这份“甜蜜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离开学校不久,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大棚里观察那些试种品种。在同一个大棚里种上近10个品种的瓜,通过各个阶段的各类测试、数据比较,找到更好的材料,选育新的品种”,田甲玺回忆,有一次,基地里试种了一个“太空”品种,第一年收获的成绩单让研究组很是兴奋,因为不论是品相和各项数据都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后期由于“突变”后的性状无法保持稳定,经过多方努力,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这项研究,但整个过程为“太空种子”研究积累了第一手数据,也为后续其他工作提供了支撑,这让当时还是新人的田甲玺印象深刻,也让他对这项工作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在常人看来,与土地打交道,乏味枯燥,但田甲玺却乐在其中,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对土地有感情。多年来,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就是田甲玺的主战场,他用3年时间掌握甜瓜无土栽培技术,5年时间掌握设施大棚的环境控制,10年时间掌握水肥管理技术和西瓜甜瓜形态诊断技术,熟悉各种设施园艺资材的特点性能,根据气候特点和栽培作物的特性选取合适的园艺资材……他始终执着于这份“甜蜜”事业,深处科研、生产和推广一线,专注于西瓜甜瓜栽培研究、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谈及多年来的工作收获,田甲玺介绍,“黄化褪绿病毒病的”和“早衰”曾是两个困扰秋季哈密瓜生产最为主要的难题,为了能以相对低的成本解决这个问题,团队创新探索出了秋季哈密瓜双蔓整枝栽培技术,通过对耐热厚皮甜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将厚皮甜瓜的上市期从10月下旬提前到了9月下旬,拉长了沪产哈密瓜的供应期,填补了“十一”前后优质哈密瓜市场的空白,大大分散了秋茬哈密瓜种植的经济风险。可以说,这个模式打破了夏秋茬哈密瓜推广工作的瓶颈,又经过多年摸索,小果型西瓜春季单蔓高密栽培技术和中果型西瓜夏秋栽培技术也日臻成熟,这样,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产量,为“嘉定双鲜”品牌建设和夏秋西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育种是一项耗时长,出成果慢的工作,自2011年开始,田甲玺所在的团队就开始进行西瓜育种工作,经过一系列材料搜集和种质资源创新,他们成功育成高抗枯萎病小果型西瓜品种“红小鲜”,而后,团队又育成了高品质中抗枯萎病黄瓤小果型西瓜品种“黄小鲜”,该品种目前也进入了新品种登记流程。“红小鲜”与“黄小鲜”作为嘉定区特色品种于2022年启动“嘉定双鲜”品牌建设,助力本地西瓜产业高品质发展。2024年,团队推出耐热西瓜品种“悦夏”,解决了上海本地出梅后没有优质西瓜的问题,这对于夏秋西瓜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目前,田甲玺主要负责哈密瓜研究所西瓜甜瓜种子生产工作,“哈密瓜秋季制种过程中不利因素较多,要通过调整种植时间和蕾期授粉等手段确保了坐果整齐度和杂交种子的纯度”,田甲玺说,现在已实现便利化的大规模采种,将采种时间从之前接近一个月缩短至现在数天,大幅度降低了采种的劳动力成本。
为防范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带来的风险,田甲玺借鉴欧美和日本的种子消毒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后撰写《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药剂防治实验》和《苗床药剂灌注防除细菌性果斑病试验》两篇报告,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种子消毒技术,保证种子健康无毒,为上海市嘉定区西瓜甜瓜的发展提供种源和种苗支撑。
田甲玺是民革上海市嘉定区委会三农委主任,多年来,他满怀对党派工作的热爱与关注,结合本职,深耕“三农”领域研究,他所撰写的社情民意:《关于近紫外线透过抑制型棚膜使用的建议》获市政协采用、关于将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建议》获民革中央采用,《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建议》获市政协和民革中央采用。
不仅如此,田甲玺连续两年深度参与民革上海市委会课题工作,作为课题执笔人,承担课题《关于打造都市特色农业品牌的建议》,其成果作为界别提案提交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今年市“两会”,他的课题《关于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建议》作为大会书面发言提交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三农’一直是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之一,我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和民革党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优势,来为这项工作贡献我的力量,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双向收获”,田甲玺坦言,“初心”和“奉献”一直都是他做好各项工作的源动力。
在上海市嘉定区哈密瓜研究组里,大家都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田野辽阔,田甲玺的步伐从未停止,未来,他也将继续在这广袤的田野上默默耕耘,发光发热。